2005年5月,時任長沙大學政法系副教授、中南大學博士生夏湘遠將一篇題為《“自然之德”抑或“人為之德”——休謨正義論的德性解讀》(以下簡稱“夏湘遠論文”)的論文,發表在了《長沙大學學報》上。
不過,澎湃新聞記者近日接獲爆料,夏湘遠論文涉嫌抄襲武漢大學哲學學院2004屆碩士畢業生楊偉清的碩士畢業論文《休謨正義理論研究》(以下簡稱“楊偉清碩士論文”)。
從發表(答辯)時間上看,夏湘遠論文要比楊偉清碩士論文晚上近一年時間。
楊偉清碩士論文,完成答辯于2004年5月。
夏湘遠論文,發表于2005年5月,比楊偉清碩士論文完成答辯晚一年。
澎湃新聞記者仔細比對后發現,夏湘遠論文從第三段開始一直到結尾,與楊偉清碩士論文第二章“正義的環境”確實有結構和具體文字表述上的大面積雷同,多個段落甚至一字不差。
如,楊偉清碩士論文第二章一開頭寫道:“休謨對正義的論述主要是在《人性論》第三卷‘論道德’中。在他改寫自‘論道德’的《道德原則研究》中也有論述,不過在內容上并無多大變化。此外,休謨在其一系列的《道德政治論文集》中也有涉及。因此,我們將主要以《人性論》中的相關論述為主,輔之以其它兩處的論述。”
夏湘遠論文第三段則為:“休謨對正義的論述主要是在《人性論》第三卷‘論道德’中。在他改寫自‘論道德’的《道德原則研究》中也有論述,不過在內容上并無多大變化。此外,休謨在其一系列的《道德政治論文集》中也有涉及。因此,我們將主要以《人性論》中的相關論述為主,輔之以其他兩處的論述。”
兩段一字不差。
再如,楊偉清碩士論文寫道:“在人為之德之下,休謨主要論述了正義、許諾、忠順、貞德與淑德。但必須指出,休謨認識到了這兩種德行的區別,但他對它們之間的區分是小心翼翼的,因為對自然的不同理解會使兩種德行之間區分的意義發生重大變化。他首先區分了自然的三種不同的含義?!?/p>
夏湘遠論文則寫道:“在人為之德之下,休謨主要論述了正義、許諾、忠順、貞德與淑德。必須指出,休謨雖然認識到這兩種德行之間的區別,但對它們的區分是小心翼翼的,因為對自然的含義的不同理解會使兩種德行之間的區分的意義發生重大的變化。他首先區分了自然的三種不同的含義?!?/p>
這兩段除了 “雖然”、“他”等個別詞語之外完全雷同。
還如,楊偉清碩士論文寫道:“休謨堅持正義作為一種人為德行的作法與近代英國的其他思想家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洛克和其他思想家都認為存在著一個可以由理性發現的關于財產權的自然法則,因而以財產為對象的正義規則并不是人為的,而是一個自明的原則;克拉克認為,誠信比不誠信很明顯地要合適;沃拉斯頓認為侵害財產權就意味著否認事情本身;哈奇森認為,正義規則可以很容易地由普遍的仁慈觀念所包容。而休謨很敏銳地發現了正義原則是不可能由上述的途徑得到解說的,從而使他在正義問題上的思考取得了進展?!?/p>
夏湘遠論文則寫道:“休謨堅持正義作為一種人為德行的做法與近代英國的其他思想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洛克和其他思想家都認為存在著一個可以由理性發現的關于財產權的自然法則,因而以財產為對象的正義原則并不是人為的,而是一個自明的原則;克拉克認為,誠信比不誠信很明顯的要合適;沃拉斯頓認為侵害財產權就意味著否認事情本身;哈奇森認為,正義規則可以很容易的由普遍的仁慈觀念所包含。而休謨則敏銳地發現正義不可能由上述的途徑得到解說,從而使他在正義問題的思考上取得了進展?!?/p>
除了“做法”與“作法”這樣更像是學術期刊編輯修改的區別外,這兩段幾乎完全一致。
2月23日晚,現任長沙學院(由??频拈L沙大學升格改建而來)黨委宣傳部部長、教授夏湘遠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寫作上述論文時確實對楊偉清碩士論文“有相互參考”,“有相互交流借鑒”,但不是“抄襲”。
但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副教授楊偉清2月23日晚則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自己完全不認識夏湘遠這個人,也就不存在和他交流過。
不過,更為吊詭的是,在“抄襲門”之外,夏湘遠論文還涉嫌“盜取門”。
2月24日上午,楊偉清在仔細比對過夏湘遠論文和自己的碩士論文后對澎湃新聞記者指出,夏湘遠論文并非直接抄襲自其2004年的碩士論文,而涉嫌直接“盜取”自己在碩士論文基礎上修改而成的論文,這比論文抄襲更惡劣。
楊偉清說,其于2004年6月在武漢大學獲得哲學碩士學位,同年9月到清華大學讀博士?!暗叫:螳@悉,按照當時清華大學規定,博士生需要發表4篇學術論文才能畢業,遂決定把我的碩士論文整理成一篇論文投出去。因為學生發論文特別困難,就把整理好的論文投給了多家期刊。投出去后如石沉大海?!?/p>
“不可思議的是,不知道夏湘遠從什么途徑獲得了這篇論文,在改變論文的題目后,居然于2005年把它搶先發表了。”楊偉清說。
楊偉清指出,這一行為非常惡劣,“我自己在對原先的論文修改后,直到2007年3月才發表了出來。這就等于我的一篇論文發表了兩次,一次是我自己發表的,一次是這個夏湘遠發表的。他直接把我投出去的論文占為己有,搶先發表,弄得好像是我抄襲了他。幸好有我2004年的碩士論文在,可以證明我的清白。”
楊偉清所說2007年3月發表的論文即《從休謨的正義理論看正義的多重特征》一文,發表于2007年3月《求是學刊》(以下簡稱“楊偉清2007年論文”)。楊偉清2007年3月發表的論文,依據其碩士論文修改而成。
澎湃新聞記者比對夏湘遠論文和楊偉清2007年論文后發現,除了夏湘遠論文開頭兩段,楊偉清論文正文全部9000余字有超過8000字與夏湘遠論文完全一致,主要區別在于“第一”和“1”這樣的區別。
換言之,夏湘遠論文與楊偉清2007年公開發表論文的相似度,要遠遠高于楊偉清2004年5月完成答辯的碩士論文。
楊偉清指出,自己2007年論文與夏湘遠論文的一個最大的區別是倒數第二至第五四個段落,“他的論文完全沒有這四段”。
“我到清華讀書后仔細研究了羅爾斯的理論,所以在后期修改的論文中加入了這四段。我最初投稿的論文中沒有加入這四段,所以夏湘遠‘盜取’的論文就沒有這四段?!睏顐デ逭f。
楊偉清稱,自己對于學術聲譽非常珍惜,呼吁夏湘遠發表論文期間攻讀博士學位的中南大學和一直就職的長沙學院能夠徹查此事,以正學術界風氣。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