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近日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提出,我國新建住宅要推廣街區制,原則上不再建設封閉住宅小區。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實現內部道路公共化,解決交通路網布局問題,促進土地節約利用。網民指出,在街區制推行之前,必須做好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化解居民的后顧之憂。
安全難題首當其沖
網民認為,小區從封閉走向開放,要解決的問題有很多。“首先要給居民吃下定心丸,化解安全之慮,這是街區制能不能順利推廣的關鍵。”網民“苑廣闊”說。
網民“徐剛”認為,街區制作為新生事物,受到質疑是很正常的現象。既然民眾關注的焦點是安全問題,那么政府在開放封閉小區的同時,應該提供比原來更有效的安全保障,比如安裝監控系統,設立警務站等等。網民“金色的夏天”稱,推行街區制需要做很多前期工作。
須有完善配套措施
“對于拆除小區圍墻,大家先別忙著‘堅決反對’,畢竟‘已建成的住宅小區和單位大院要逐步打開’,這個‘逐步’應該是一種有序推進的長遠規劃。”網民“付勤”稱,拆除圍墻必須建立在對城市及社區的安全感、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等基礎之上。這種建立并不容易,很可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網民“梅劍飛”也指出,“開放式小區”當然不是把圍墻拆了那么簡單,需要彌補和解決開放之后的弊端,使得開放具備可行性,甚至吸引力,才能減少開放的阻力,營造開放的積極氛圍。這要求頂層設計未雨綢繆,制定的開放標準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還要因地制宜,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開放式小區”必須在小區居民利益和公共利益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要讓“開放”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而不是相反。(記者陳偉整理)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