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19日訊
春節后大盤量價齊升,激發了市場人氣。在各類超跌潛力股挖掘中,作為風向標的大股東增持歷來備受關注。今年1月大盤回調期間控股股股東增持再掀高潮,其中,14筆增持目前跌破購買成本兩成。
年初大盤節節下挫,在此背景下,1月166家公司第一大股東出手增持,僅次于去年三季各月;增持股數7.86億股,占重要股東增持股數的43%;根據估算,控股股東增持金額約79億元。相比之下,1月僅12家公司控股股東減持,涉及股數1.45億股。
作為上市公司“知情人”的大股東,出手增持往往被視為股價的安全墊。在滬指最大下跌900點的1月份,大股東增持被套并不罕見,有些甚至“很受傷”。 明確披露增持價格的記錄顯示,六成跌破購買價,其中,14筆增持最新價低于大股東購買價兩成以上。
國聯水產控股股東國通投資于年初通過東吳證券定向資產管理計劃方式,增持公司股票24.58萬股,成交均價24.35元,以今日收盤價計算,跌破增持價超過三成,位列增持被套榜單首位。晶盛機電最新價低于1月大股東增持成本28%,位列其后。
值得關注的是,數據寶2月初曾對大股東增持被套情況進行梳理,當時榜單中排名第二的群興玩具,股價跌破增持價35%。春節后股價暴漲,目前低于增持成本17%,折價率大幅收窄。
另據統計,今年1月約半數增持屬于上市后大股東的首度增持。換言之,部分公司大股東在去年牛熊轉換的三季度未曾出手,但在1月900點下跌途中選擇增持,除了對公司前景看好外,一定程度上也彰顯出對未來股價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