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有媒體曝光杭州武林廣場西跑道有三姐妹冒充收費員,在違停路段收費;12月23日,本網曝光西湖邊六公園地下停車庫承包商違規擴大收費面積,雇人收取景區道路停車費;幾天前,湖濱警方在白傅路、長生路抓獲9人,涉嫌利用免費車位收取停車費……
短短兩個月時間里,杭州多次出現違規收取停車費亂象,雖然各自的手段不同,但是違規者的目的都是利用公共資源牟利。
停車收費亂象為何頻頻出現、屢禁不止?違規收費的“蛋糕”有多豐厚?怎樣才杜絕違法現象再次發生?浙江在線記者帶著這些疑問展開調查。
僧多粥少停車位成了香餑餑
空手套白狼日收入達千元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杭州總計有273萬輛機動車,其中主城區有127萬輛。而主城區(含下沙)500多平方公里的道路上,總計只有3.4萬個道路公共停車位,其中收費車位1.4萬個,免費車位2萬個。
如果這些車輛全部上街尋找車位,那么車輛和車位之間的比例將達到37比1。由于供需關系懸殊,停車位成了稀缺資源,一些人把它當成了牟利工具。
違規收費是要承擔風險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利潤空間也就沒人愿意鋌而走險,那么“停車費”這塊蛋糕到底有多豐厚呢?
以白傅路、長生路一案為例,辦案民警、湖濱派出所巡警中隊負責人唐警官介紹,這批嫌疑人利用道路旁邊的免費車位進行收費,僅付出了一點人力成本,就將社會公共資源轉變成了自己的牟利工具,幾乎是“空手套白狼”。
白傅路、長生路亂收費現象是從農歷大年初三開始的,嫌疑人劉某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劉某之前在景區做著觀光自行車租賃的生意,年前警方大力打擊景區野導和無證自行車租賃商,劉某沒了生意便“轉型升級”打起停車位的主意。
據劉某交代,他利用自己拉客的私家車占據了白傅路、長生路附近5個免費停車位,通過其他野導、閑散人員誘騙游客車輛來停,來一輛劉某挪出一個車位,“每個車位劉某要收50元,停車時間不限,而拉客的人還要在這之外賺20元到50元不等的差價,也就說有的司機最高被收取了100元的停車費。劉某交代,他第一天就收了500元,之后兩天景區客流量大,他的車位一天可以輪流停4撥車(共20輛),一天就可以賺1000元。”唐警官說。
正是由于有如此巨大的利潤空間和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成本投入,其后幾天白傅路、長生路上有不少閑散人員做起這門“生意”。
違規收費犯罪成本低但“利潤”豐厚
城管、公安都有管理難度
合法收取公共停車位停車費的部門是城管,春節期間,杭州城管接到了9起關于停車收費的相關投訴。
城管部門表示,如果司機發現被人亂收了停車費或者懷疑被冒充停車收費員的人收了費,可以打12319城管熱線投訴或反應情況。
不過,城管部門坦言對假停車收費員還真沒有太多辦法。杭州城管委下屬的杭州停車監管中心可以管理道路停車泊位和停車收費員。但是對于冒充停車收費員的人,真收費員要是碰到了還可當面制止,但是一下班就管不到了。實際上,冒充停車收費員收費涉嫌詐騙,對這種違法行為城管部門是沒有執法權的。
據介紹,杭州城管部門接到車主被假收費員收費的投訴后,一般是將情況反饋到區一級的城管部門,然后再轉交給屬地公安部門處理。比如,司機在西湖區被收費,該信息會反饋到西湖區城管局,再由西湖區城管部門轉給西湖區公安部門進行調查。這個過程中,城管部門只能協助警方收集證據。
那么有執法權的警方是否能加大打擊力度呢?如果掌握證據,警方當然會行動。目前曝光的三起事件中,武林廣場三姐妹被處以行政拘留15天,之后三姐妹中的大姐被刑拘;六公園擴大收費面積、違規收費的大媽被辭退,停車場老板被罰款5000元,且承租期到后不再續簽;白傅路、長生路亂收費的劉某因擾亂社會治安,被罰款并批評教育。雖然都有處罰,但是相對于高額的利潤,這樣的犯罪成本還是過低了。
其實,警方在處理這類案件時同樣有難度,“白傅路亂收費是我們通過監控掌握證據,主動出擊抓獲嫌疑人的。亂收費的這幾天里,我們沒有收到一個受騙司機的報警,沒有受害人就很難定性為詐騙?!碧凭僬f。
唐警官介紹,亂收費者的主要目標客戶就游客,游客游玩后就離開了,很少有人愿意報警,更別說配合警方做筆錄、立案了。同時,有的司機明知道被亂收費,但是擔心車輛停在這個區域時受損,有時候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脆掏錢走人了事。
專家:違規收費要“堵”
公共車位建設要“疏”
管理雖然有難度,但亂收費現象也不能輕易放任。對此,浙江在線記者也問計于交通專家、浙江工業大學教授吳偉強。
吳教授認為,目前對于停車收費的管理有太多管理部門,交警部門可以管理路內違停、城管部門管理路外違停以及收費,還有被授權物業、單位都有收費權,“多頭管理下,出現管理的邊界模糊,管理職責不清晰,導致管理真空甚至出現相互推諉?!?/p>
在管理方面,吳教授認為應該重新修改、制定法律法規,將停車管理納入一個部門管轄。而對制度的修改、制定,要廣泛征求社會意見,邀請專家、學者參與,做到科學、前瞻。
吳教授認為要杜絕亂收費現象,具體辦法就是要“堵”。“杭州目前是采取人工收費的,這就給亂收費的人可乘之機,通過冒充等方式亂收費。我建議重新恢復機器收費,一個車位配一個收費機器,加裝視頻監控進行管理。這樣一來,有機器的地方就是正規停車位,沒有機器就是違停,一目了然不會出現漏洞。而對免費車位,則要有顯著的標識、標線,避免司機被人蒙騙。此外,對于違停的處罰力度也要加大,讓司機養成按規停車的習慣。”
不過,機器收費和處罰違停這兩招只能堵住亂收費,對解決公共車位的供需矛盾依然作用不大。對此,吳教授表示,根據他的調查,杭州每輛車擁有0.44個停車位(所有類型車位),處于全國中上水平,需求上確實還有缺口,這就需要“疏”了。
吳教授建議,建設規劃部門今后設置停車位應更加合理、科學,根據區域停車狀況設計停車位數量,而不是只看空地大小建設;在一些空間條件差的區域,學習國外經驗,利用有限空間設置一兩個車位也是可以的,同時要加大簡易的立體停車位建設力度;而在停車位資源上,可以根據錯峰時間,將小區、大廈的停車位、停車場共享給全社會。
除此之外,在互聯網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政府應該出臺系統全面的杭州市停車系統,而且精細化程度要高,能讓司機實時了解周邊停車位情況的變化,就近快速找到車位。(浙江在線記者/黃兆軼劉永拓編輯/沈正璽)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