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2月17日電(記者壯錦)科技型企業創造的產值和稅收占比超過七成,經濟增速連續五年達到兩位數,佛山市高明區快速突破產業瓶頸。依靠企業持續的小型創新、微型改進,這個革命老區駛上了發展快車道。
中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研究課題組公布的《中國中小城市發展報告(2015)》顯示,“高明區躋身全國科學發展百強區,排名第44位,比上年上升了一位。”
紡織工把機器設備上的小配件稱為“蝴蝶”。在高新技術企業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就翻飛著無數創新了的“蝴蝶”。
成衣制造總監許新毅舉例說,縫制衣領以往要熟練工才能勝任,但在研制出弧線型的吸風板之后,培訓兩個星期的工人就可以操作。這個“蝴蝶”小小的改進,每個材料費只花了200元,卻提升了50%的效率。
在另一項小創新中,溢達把每秒80幀的鏡頭加裝在檢查標牌的設備上,杜絕了人工差錯,將效率提高了25倍。溢達公司至今已設計生產56個型號、285款小配件,擁有183個專利,2015年銷售額達到56億元。
高明的另一個納稅大戶海天味業,通過大數據的不斷挖掘,促進了食品安全信息化管理的多項小創新,建立起完整的產品信息鏈,使每一瓶在售的海天醬油,都能夠追溯到生產數據。海天去年第三季度的凈利潤同比增長了兩成。
“持續的小創新、微改進,會結出核心技術的大果子。”佛山柯維光電公司副總經理廖輝說。
十年前,柯維公司研制成功優質汞齊,產品很快占領全國30%的市場。但隨著LED興起,柯維的經營業績開始下滑,不得不再次“創業”。2015年,柯維經過連續研發,拿出了水性LED光擴散涂料和高強低壓汞齊紫外線燈兩個新產品,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
廖輝介紹說,這兩個產品已占公司銷售總額的40%,每年有50%以上的增長。目前,低壓高強紫外線燈在國內多個城市污水處理工程中成功替換進口產品,還成功開拓了美國和德國等國際市場。
在高明的另一個小企業,尚昂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零溶劑型聚氨酯合成革(卷材)新工藝、新技術”,經廣東省科技廳鑒定認為,填補了現有技術空白,屬國際首創。
尚昂公司營運總經理關允堅說,新型合成革已經成為奔馳汽車德國合作伙伴SASA公司和瑞典全球時尚品牌H&M公司的采購商品。新產品達到規劃產能后,銷售額可望在25億元以上。
“高明的著力點是提升政府服務企業水平,為創新提供全鏈條服務。”高明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常務副局長譚志東說。
力促產學研合作,加強成果轉化是其中重要一環。高明區與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共建的新材料專業中心,已成為集開發研究、技術轉移、企業孵化等多功能的實體化科技創新服務平臺。中心為當地過百家企業提供科研服務,新增產值超4億元。
在“廣東省金屬材料專業鎮”楊和鎮,專門成立了技術創新中心。中心主任關灼騰介紹說,去年撮合永利堅鋁業公司與西安理工大學聯手實施“鋁型材擠壓設備智能化技術應用的研究與開發項目”,使生產線的成品率提高了15%。
“我們還做企業的貼身專利秘書。”關灼騰說。創新中心已累計為鎮里企業申請專利120多件,已授權的達到42件。2015年,高明區發明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長62%,發明專利授權量同比增長161%。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