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才劃分標準從中專(高中)提高為大專時,上海市1987-2013年總體人才貢獻率為47.84%,其中女性人才貢獻率達到23.65%,占到總體人才貢獻率的49.44%。隨著人才劃分標準的提升,女性人才貢獻率逐漸接近并高于男性人才貢獻率。
如果進一步將北京和上海的女性人才貢獻率進行比較,當以中專(高中)人才劃分標準時,人才貢獻率和女性人才貢獻率相當;當以大專為人才劃分標準時,上海市的女性人才貢獻率比北京市女性人才貢獻率高出3.19個百分點。
相關課題組表示,上海有必要在未來五年內,繼續踐行“人才優先”的發展道路,全方位建設人才資源高地,大力提升人力資本,特別是女性人才資本在上海經濟轉型升級中的核心位置,提高女性人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課題組表示,為了進一步發揮上海女性人力資本的價值,上海需要優化對女性的教育投資結構,在繼續加大對女性基礎教育投資的前提下,大力提升女性高層次教育水平,幫助更多女性接受高等學歷教育。為女性勞動力進入現代高端服務業等先進領域就業做好基礎工作。
據悉,大量研究表明,第三產業服務業是就業門檻低、彈性高、行業廣、容納量大的產業,能發揮女性人力資源的優勢和潛能,促使女性閑置勞動力通過學習和實踐向人才資源轉變的一大就業領域。本研究調查數據顯示,上海第三產業吸納了大部分的上海就業女性,尤其在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等領域,女性耐心細致的特點成為她們的從業優勢,在這些行業中女性數量明顯高于男性。但是從行業來看,上海女性就業多集中在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等傳統服務業。課題組表示,在金融、保險業、科學研究與綜合技術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女性人才就業狀況并不理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促進女性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鼓勵她們不斷增強科學文化素質、勞動創造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激發女性主動參與培訓的意愿。
課題組建議,為保證女性在職培訓投資的成效,政府可以推動企業實行彈性工作時間,允許女性的工作時間適度變動,靈活安排個人自主時間,以便女性進行自我投資。
在改善女性就業環境,促進女性人才資本價值的充分實現方面,課題組建議,上海應著力創造消除性別歧視并由此造成人力資本投資差異的社會環境。傳統的保護女性就業的法律法規偏向于婦女就業率的提高,上海應轉向對女性在職業選擇和職位晉升等方面不再受到歧視提供更多的法律保護。針對就業過程中隱性或顯性的性別歧視,政府及相關立法部門應借鑒國際經驗,制定專門的禁止就業中性別歧視的法律。對性別歧視含義進行明確界定,對歧視行為做出具體判斷標準,并規定違反此法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等。以促使女性人力資本開發與使用過程法制化,為女性平等參與提供保證。
此外,考慮到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上的雙重壓力,大多數女性無法沖出個體家庭及“女主內”的觀念,致使女性人力資源開發、女性參與社會發展滯后于男性。課題組認為,上海要進一步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充分利用家庭保姆、現代化廚房設備等有利條件,使家務勞動社會化和科技化,縮短女性家務減輕勞動強度。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