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14日,由北京喜劇院打造,毓鉞編劇,陳佩斯導演,陳佩斯、楊立新聯袂主演的年代舞臺喜劇《戲臺》在天津大劇院歌劇廳上演,為津門觀眾送來了歡樂。因電力故障,首演當天推遲了110分鐘,千余名熱情有禮的天津觀眾耐心等候到開場,現場秩序井然,在多方努力下,演出最終順利進行。
楊立新現場加了一段“現掛”:首演當日,因地鐵施工挖斷電纜導致劇院停電,原定19:30開始的演出推遲到了21:30。演出開始,鑼鼓一響,楊立新一上臺亮相立刻贏得頭彩。楊立新扮演的愛唱戲的飯館伙計“大嗓兒”登場,要去送包子,與剃頭匠完成了這樣一場對話——
剃頭匠:“往哪兒送包子?”
大嗓兒:“德祥戲院。”
剃頭匠:“別去了,德祥戲院停電了!”
大嗓兒:“停電了也得演!觀眾朋友都在那兒等著呢!天津的觀眾太好了!為這個戲都等了一個多鐘頭了!不演怎么能對得起觀眾啊!”
臺詞未落,臺下立刻響起如潮般熱烈的掌聲。一段“現掛”化解了觀眾等待多時的疲憊與焦躁,而這一段簡短的臨場發揮,卻是楊立新等演員與編劇在停電期間于后臺反復討論磨合以及老演員多年舞臺經驗的結果。
《戲臺》是近年致力于舞臺劇創作演出的陳佩斯于去年推出的新作,該劇在北京上演以來,以其寓言式的黑色幽默、濃郁的“陳氏喜劇”風格,及演員的資深表演,贏得業界和觀眾的關注。《戲臺》講述了軍閥混戰時期一個戲班子的故事,五慶班班主侯喜亭(陳佩斯飾)沉浸在戲票售罄的喜悅中,不想卻遇到當家名角兒金嘯天無法演出、洪大帥進城等一連串意外,在權力的壓力和一連串的誤會下,票友大嗓兒(楊立新飾)登臺演起了金嘯天的戲。
作為一部年代戲,《戲臺》在故事、對白和舞臺布景方面都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令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當時人們所處的混亂時勢。全劇以一環扣一環的巧妙結構和一個接一個的喜劇“包袱兒”制造了十足的“笑果”,現場笑聲、掌聲不斷。兩位著名演員的表演也為全劇增色,陳佩斯一改以往作品中擅長的滑稽小人物形象,立體地塑造了一個集文化人、商人于一身,在權力壓迫下苦苦周旋的班主形象,令人在捧腹之余有所思考;楊立新也塑造了不同以往正劇角色的喜劇角色,他詮釋的大嗓兒是個愛戲如命的包子鋪伙計,因一系列陰錯陽差而引發了種種笑料。值得一提的是,楊立新在劇中展示了自己多方面才能,一口標準的樂亭話和不俗的京評梆功底贏得了觀眾的一致好評。
著名演員、舞臺喜劇《戲臺》主演之一楊立新在天津大劇院歌劇廳后臺接受了津城多家媒體的采訪。談起在天津大劇院上演的《戲臺》,楊立新妙語連珠,向記者們“解密”了《戲臺》諸多看點及臺前幕后的故事。
采訪開始,天津的記者就“甩”出了一個“包袱”,打趣地問楊立新這部《戲臺》是否會如之前所言,將來由他和陳佩斯的兒子繼續演。楊立新笑稱“這要看將來他們演得了演不了”,同時也強調這部戲有一定難度,首先要能演話劇,第二是要能演喜劇,而喜劇的技術難度要略高于正劇和悲劇,“就像大家都能說話,但不一定都能說相聲,上臺都能朗誦,但不一定都能把觀眾說笑了。”
楊立新表示,相比近幾年多見的舞臺喜劇,《戲臺》的文學性更為完整、突出,結構更加嚴謹、準確。《戲臺》的故事情節頗有幾分“關公戰秦瓊”的荒誕色彩:軍閥混戰年代,占領北京的軍閥包場看戲,然而崇拜西楚霸王的軍閥對《霸王別姬》的情節不滿,威脅戲班戲院要求改情節。而且在全劇最后亂哄哄之時,舞臺上呈現出了一種寫意的狀態:上場口簾幕升起,“后臺”轉為“前臺”,戲臺上在唱真正的《霸王別姬》……
楊立新老師對編劇毓鉞老師的手筆也贊賞有加:“這部戲的劇本如果換一個人寫,可能就是一個悲劇,亂七八糟,人都得打成歪瓜裂棗。而這部戲的劇本確實是別樣的講法,別樣的敘述方法,非常精彩。”說到這里,楊立新引述了陳佩斯老師對《戲臺》的評價:六十多年來,他(陳佩斯)都在為這部戲做著藝術上技術上的準備。而楊立新自己也為這部戲專門“惡補”了一下唐山話,他請幾位樂亭的朋友念劇中的臺詞,錄制下來反復聽,在較短時間內適應了角色所需的“倒口”。
有記者問及兩位老師是否會在舞臺上即興改動臺詞或“現掛”,楊立新老師表示,真正好的、完整的劇本,現場改動的可能性非常小。“一部沒有文學準備的戲是演不好的,尤其是喜劇,能夠讓觀眾笑是一件比較難的事,不是準備點段子就可以。讓觀眾笑比哭難。”喜劇要有更多的技術難點,而且與相聲一樣,優秀的喜劇作品絕不是靠“耍貧嘴”撐起的,而是要靠優秀的演員、藝術家支撐的。(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