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月15日訊
【治國理政新實踐 “十八洞村”扶貧故事】栽下梧桐樹 引得“鳳凰”來
在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駐村蹲點以來,扶貧干部們領著大家,改變了村容村貌,找到了支柱產業,鄉親們的新房蓋起來了,腰包也鼓起來了,扶貧干部們盤算著,下一步要在村里辦一場相親會。扶貧怎么就和相親扯上關系了呢?這個想法,還要從2015年元旦,十八洞村的一件喜事說起。
2015年元旦這天,十八洞村里,抬花轎、搶喜糖、長龍宴,甜米酒。這是花垣縣扶貧工作隊入村后,寨子里頭一次辦婚禮,新郎官是43歲的施全友。
施全友一家五口人,幾年前,因為家里底子薄,兩個哥哥勉強成家后,家里再也拿不出錢為他張羅媳婦了。
無奈之下,施全友只好到浙江找活兒干,并結識了一起打工的重慶姑娘孔銘英,擔心小孔看不上自己家的條件,相處兩年后,施全友才敢把她領回家。但一進家門,孔銘英就被嚇住了。
施全友的妻子孔銘英:“他家廁所以前在這里,那時候我剛回來我上個廁所還要打把傘,然后兩根獨木橋蹲在上面,差點掉廁所里去了。”
孔銘英的娘家也是莊稼人,她并不嫌棄農村生活,但聽說十八洞村每人只有八分地,小孔的心徹底涼了。
怕施全友傷心,孔銘英沒再跟他去浙江,而是獨自去了廣東打工。
2014年,扶貧工作隊進駐十八洞村,開展精準扶貧,僅僅一年時間,村容村貌就煥然一新,施全友拍了一組照片發給孔銘英,小孔半信半疑,再次來到十八洞村。
施全友的妻子孔銘英:“工作隊來了,改我們這些路啊,改廚房啊改廁所啊,像我們都是各方面都是搞得好好的。(現在)上廁所安全了,我不用怕摔下茅坑了,之前回來我穿高跟鞋還摔跤了,現在我閉著眼睛走都沒事。”
在廣東打工時,孔銘英經營過快餐店,看著現在來十八洞村參觀旅游的人越來越多,兩口子就開起了農家樂。
如今,施全友一家的日子過得熱熱鬧鬧,苦了大半輩子的老媽媽,總愛跟人念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的情景。
施全友的母親龍德成:“我牽著他(習近平總書記)的手,從村口走進我家里,在堂屋我和他比高。(我說)我們兩個比一下,看你比我高多少,我剛剛到他肩膀。每天晚上看電視,看到他從這個地方到那個地方,看到他頭發白就知道他很累,他方方面面都要關心我們,總想讓我們好。”
十八洞村有兩百多戶人家,過去因為村里窮得出了名,根本沒有姑娘愿意嫁過來。施全友結婚后,村里還有不少單身漢,40歲以上的就有37個。
扶貧隊員們心里清楚,隨著十八洞村的發展,村里也越來越需要那些有技術、有想法的年經人回來,領著大家致富。他們決定面向全縣舉辦一次相親會,吸引在外打工的男女青年返鄉,既成家、又立業。
得知村里要舉辦相親會。一周時間,就有20多人從外地趕回來報了名。
不僅幫助困難群眾脫貧,也幫助困難群眾“脫單”,扶貧工作隊所做的工作,可謂既精準,又全面。表面上看,扶貧干部是困難群眾婚姻大事的媒人;實際上,他們也是當地發展大計的“媒人”,因為說到底,貧困地區的長遠發展,最終要靠這些愿意扎根家鄉的年輕人來實現,人回來了,心安下了,脫貧奔小康才真正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