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正月初一畫雞 初七“人日”吃七菜羹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布時間:2016-02-08 10:40:00
導讀:提到正月初一,在古代,它還有其他很多名字,比如元日、元辰、元正……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歷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辛亥革命以后,開始采用公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過完了除夕,接踵而至的便是正月初一,即現在人們所稱的“春節”。不過,北京民俗學會秘書長高巍表示,嚴格來講,春節應該是一個過程,而且,從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有講究,“比如初七又叫做‘人日’,過去人們會在這一天吃七菜羹”。 正月初一又稱“元日” 日期曾不固定 提到正月初一,在古代,它還有其他很多名字,比如元日、元辰、元正……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歷年(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辛亥革命以后,開始采用公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 “由于綿延發展的時間很長,春節的慶祝活動自有文字記錄以來就有。”研究民俗的學者王娟在接受中新網(微信公眾號:cns2012)記者采訪時候表示,大年初一有不少好玩兒的習俗,如放鳩、畫雞、五辛盤、吞雞子等等,不一而足。 所謂“畫雞”,為舊時禮俗。傳說正月初一為雞日,畫雞貼于門上,以示謹始;而五辛盤則更有意思:在正月初一這一天,要用蔥韭等五種味道辛辣的菜蔬置于盤中供食,取迎新之意。 “其實,最初春節的慶祝活動不太固定。一直到漢代有了規范的歷法,慶祝的日期才固定下來。”王娟說道。
上一篇:“紅包大戰”莫忘佳節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