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2月8日電題:“紅包大戰”正熱中國移動支付市場競逐加速
新華社記者高博
口令紅包、紅包照片、集齊五福福卡……剛剛過去的除夕夜,互聯網巨頭推出五花八門的“手機搶紅包”活動,成為引領中國民眾的“指尖新年俗”。
“求敬業福,有交換的不?”、“在我要放棄時,突然有‘雷鋒’給了我三張福。”……家住河北石家莊的徐暢說,臨近猴年春節,朋友圈里時不時有好友分享支付寶推出的“集齊五福”分享2億元現金紅包的狀態。“大家表示能否集齊五福福卡,并不重要,主要是圖個歡樂。”
“恭喜發財,紅包拿來”,每到春節,長輩給晚輩派發紅包,俗稱“壓歲錢”,是中國人過春節的一種傳統習俗。然而隨著互聯網和手機移動支付逐漸普及,這種傳統的節日習俗,在互聯網時代被賦予了新的形式,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用手機紅包拜年。
手機搶紅包,開始紅火于2014年春節互聯網公司騰訊旗下微信推出的“新年紅包”應用。2015年,“指尖紅包”迅速蔓延,阿里、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都加入春節“搶紅包”大戰。
進入2016年,“搶紅包”競爭更趨白熱化。支付寶與央視春晚獨家互動合作,推出“咻一咻”紅包,并為除夕夜“集齊五福”的用戶派發2億元現金紅包;微信拿出除夕前后10天的廣告收入用于派送紅包,同時推出創新玩法“紅包照片”;新浪微博聯合明星、企業等推出超過40天的“讓紅包飛”活動。
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洪濤表示,互聯網紅包是一種既傳統又現代的形式,含有中國傳統文化因素,又具有移動支付功能,凸顯了新時代賀新年方式的變化,“指尖年俗”已成為“放鞭炮、貼對聯”之外中國人過春節的新標配。
數據顯示,除夕當天微信紅包參與人數達4.2億人,紅包收發總量達80.8億個,是2015年除夕當日10.1億個的8倍。支付寶紅包互動次數達到3245億次,是2015年春晚互動總次數的29.5倍。
業內專家表示,互聯網紅包已經由個人之間的活動,變成了更多企業參與的營銷活動。2016年紅包模式的升級,像是一劑催化劑,帶動互聯網經濟向更廣更深的維度邁進。“紅包大戰”熱火越燒越旺,互聯網巨頭看重的是其背后巨大的移動支付市場。
“互聯網紅包即時互動性強,紅包一方面能夠快速積累用戶群體,培養用戶的移動支付習慣,增加用戶黏性;另一方面可借移動支付串聯起多個生活服務消費場景。”洪濤說。
支付寶數據顯示,支付寶紅包互動中三四線城市參與用戶占比達到64%,超過一二線城市。洪濤稱,搶占三四線城市移動支付市場將是未來主戰場,過去這一年移動支付在三四線城市擴張腳步加快。
“互聯網紅包的迅猛發展催生了新的業態,但其產生的現金流,眾多沒有被領取和提現的紅包都將使微信、支付寶積累眾多沉淀資金,這些資金歸屬尚沒有具體方案。另外,隨著網絡業態多樣化發展,網上支付風險依然存在,第三方支付易成為套現工具,但監管難度越來越大。所以只有進一步規范,才能使網絡紅包得到可持續發展。”洪濤說。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