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方制造業及非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雙雙回落,經濟企穩仍需時日。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昨日發布的2016年1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49.4%,較去年12月下降0.3個百分點,連續6個月維持在榮枯線下方。非制造業PMI為53.5%,比去年12月回落0.9個百分點。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員張立群看來,1月份PMI指數繼續回落,表明經濟增長仍處下行態勢。同日公布的1月財新制造業PMI為48.4,較2015年12月回升0.2個百分點,但也連續11個月處于榮枯分界線下方。
匯豐中國宏觀經濟分析師馬曉萍指出,盡管官方和財新PMI有所分歧,但其數據的總體表現卻顯示,中國產品需求疲軟的狀況仍舊是無可爭議的。
“受到惡劣天氣和農歷新年休假的影響,年初的經濟指標可能無法反映全年表現,但有一點是清楚的——需求不可能很快就改善。”馬曉萍進一步解釋稱。
民生證券稱,1月制造業PMI跌至49.4%,持續的貨幣寬松和穩增長并沒有改變經濟下行趨勢。一方面,財政收支壓力束縛財政擴張空間,僅靠貨幣寬松無法解決周期性問題。另一方面,結構性問題已經超越周期性問題成為主要矛盾,供給側改革取得效果之前,經濟仍有下行壓力。
官方PMI指數顯示,從12個分項指數來看,購進價格指數、原材料庫存指數有所上升,其余指數下降。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其原因時表示,一是從歷史數據看,受元旦及春節臨近等影響,每年1月份制造業生產活動大多有所減少,市場供需放緩;二是在當前化解過剩產能和去庫存階段,部分企業主動減產、降低庫存;三是國內外經濟增長持續放緩,進出口受到一定程度影響。
盡管指數回落,經濟企穩仍需時日,但值得注意的是,從PMI一些細分數據中可見經濟運行中的積極變化,穩中向好態勢未有改變。數據顯示,1月份,消費品行業PMI為57.8%,較上月上升3.4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酒和飲料精制茶、農副食品加工、煙草制品、醫藥、汽車、電氣機械等制造業PMI均連續3個月保持擴張態勢。
中國物流信息中心陳中濤認為,國內消費對穩增長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消費品行業保持較快增長,顯示強大內需增長潛力。受節日帶動,食品、酒和飲料精制茶、文教體美娛用品制造業PMI指數達到55%以上,升幅超過4個百分點,由此帶動小企業PMI指數上升1.2個百分點。
此外,去庫存活動持續加快,有利于改善市場供需關系。1月份,產成品庫存指數為44.6%,較上月下降1.5個百分點。總體來看,該指數去年以來一直呈回落態勢,最近3個月回落加快,目前處在最近幾年來的最低水平。
陳中濤還稱,受供給側改革利好帶動,鋼鐵行業下行態勢減緩。鋼鐵行業PMI指數雖然仍在50%以下,但明顯回升,升幅達到5個百分點。就業保持穩定。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淡季回升,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指數升至47.8%。“這表明經濟結構變化的積極因素在聚集。”張立群認為,今年經濟總體呈低開穩走的趨勢,一季度將會維持在去年四季度的水平,但未來幾個季度都會好于一季度。全年經濟增速應該會和2015年大體相當。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