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永淳。資料圖
對話人物:
郎永淳,1971年7月23日出生于江蘇睢寧,原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播音員、主持人。
對話背景:
郎永淳1995年進入央視,開始主持午間節目《新聞30分》,期間多次主持央視大型新聞專題類直播節目。2011年9月開始在央視《新聞聯播》節目擔任主播。2015年9月上完最后一天班,郎永淳向央視提交書面辭職書,12月31日正式離職。今年1月,郎永淳就任找鋼網高級副總裁兼首席戰略官,兼中國互聯網協會“互聯網+”研究資訊中心副主任。
29日下午,在北京西四環邊上一間茶舍里,郎永淳接受了華商報記者的采訪。加入找鋼網之后,郎永淳在上海北京奔波,與以往電視屏幕中的他相比,眼前的郎永淳風塵仆仆,但他似乎比在央視的時候更加健談,充滿創業的激情與力量。而談及患癌妻子的病情,他表示“現在很好”。
>>談離開央視
去年7月口頭匯報12月底正式離職
華商報:你在《新聞聯播》做了4年主播,某種意義上講,那是傳媒業的頂峰,為什么會選擇離開《新聞聯播》、離開央視?
郎永淳:人到中年是個很重要的人生節點,我一直在考量我未來的路該怎么走。已經到達山頂了,你不可能永遠在那個山頂上,你總得有一個下山的過程,是選擇什么時候下山,往哪里走的問題。
央視有條規定,《新聞聯播》主播滿52周歲就要退居幕后。在我之前,已經有三位同事離開《新聞聯播》,李瑞英老師、張宏民老師是在2014年,李修平老師是在2015年。而我在2015年已經44歲了,那個平臺留給我的時間只有8年。在這樣的情況下,我是繼續走一條直線,還是下山走一個V字形路線?我想,與其走直線畫句號,不如再做一次冒險,向下走,再用8年完成V字形上升。這樣的話,人生閱歷就會完全不一樣,對自己的挑戰也完全不一樣。我曾經從針灸專業畢業生到央視主播,那時面臨著就業的煩惱和壓力,逼我做一個調整,完成了人生的一次跨越,這次我也相信自己能夠完成從新聞業到互聯網的再次轉型。
華商報:辭職手續辦得順利嗎?領導應該會各種挽留?
郎永淳:我是去年7月向領導口頭匯報的,9月上完最后一天班,提交了書面辭職書,12月31日正式離職。相對而言還比較順利。挽留自然會有,但我已經做出了決定,我們還是相互理解。
華商報:在你之前,張泉靈、李小萌、趙普等一批主持人先后高調宣布“告別央視”。你怎么看所謂的央視“離職潮”?
郎永淳:因為社會的進步吧,誰能想象社會發展到今天,媒體的“航母”會出現離職潮?如果一成不變,就意味著社會沒有進步,沒有挑戰與刺激。現在,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更多樣,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受到了更大的壓力與挑戰。如今所謂的央視“離職潮”,其實是每個人對未來的思考,何嘗不是一種冒險?競爭激烈意味著進步,一潭死水不是好事。
華商報:你現在還會看《新聞聯播》嗎?看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
郎永淳:我會在手機上看。以前在央視,要么是在辦公室看,要么是在直播間被別人看。現在這個工作的特性更多是在移動的狀態中,我需要最快地獲取信息,還要去關注《新聞聯播》的權威性,所以主要是通過手機客戶端。(華商報:會有懷念的感覺嗎?)既然已經離開了,就不要再有依依不舍,更多的是祝福。
>>談新職位
挑戰更大激發我的斗志
華商報:聽說去年9月你提出辭呈后,很多企業向你伸出橄欖枝。為什么你最終卻選擇了找鋼網?畢竟鋼鐵行業嚴重產能過剩,被人視為夕陽產業。
郎永淳:互聯網工具可以促進傳統產業去中心化、扁平化、從而改造全產業鏈,因此我看好所有的產業互聯網。而越是傳統的行業,互聯網電商及技術的發揮空間和市場前景也就越大。目前鋼鐵價格已經滑落到極低的一個點位,同時這個行業傳統上中間環節很長,從總代理開始層層分銷到最終消費者,中間環節少則五個,多則九個。通過互聯網可以直接連接廠家和買家,把中間很多環節拿掉了。因此,用互聯網去改造鋼鐵行業的空間足夠大。
華商報:從央視轉型到找鋼網,你遇到最大的挑戰是什么?
郎永淳:一個方面就是視野更加精專,除了精專以外,更加寬闊。以往是以媒體的眼光去看問題,而今天我進入到這個行業,不僅要有媒體的視角,還要有專家的視角,還要有國際的視野,還要對未來有前瞻性,不能只看當下,還要看過去和未來,做一個更縱深的判斷。此外,還要從經營者角度去考量我的價值從何而來,我能為全產業鏈帶來什么樣的價值?另外,我還要從競爭者的角度考量問題。
華商報:和《新聞聯播》主播相比,如今鋼鐵電商高級副總裁的職務,更有挑戰性嗎?
郎永淳:它對我的挑戰會比原來更大一些,因為畢竟進入到一個新的行業里。但同時它也告訴我不能有惰性,激發我的斗志。以前我可能不需要費太大功夫,已經駕輕就熟了,對這些工作挑戰不會那么大了。但是你到了一個新的行業,就要去激發自己的斗志,就要去學習。這是完全不一樣的狀態,并且是完全不可比的一個狀態。
華商報:外界都在揣測找鋼網花了多少錢找到你,方便透露嗎?
郎永淳:找鋼網是一個產業互聯網,它和我們所見到的互聯網創業公司不太一樣,比較同行而言,我們整體人員的薪資水平并不高。但是它是一個全員合伙制的企業。離職率大概在2%,很低。大家都覺得這是一番事業,一起要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情。我們只考慮是否能把這個事情做成,當你做成了以后,你的成就感和你的回報自然而然就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