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陳偉斌
昨天晚上21點20分左右,本報記者從山東平邑石膏礦坍塌事故救援現場獲悉,4名被困礦工中的第一名礦工,順利升井!約半小時后,21點49分,第二名礦工升井!22點21分,第三名礦工升井!直至當晚22點48分,第四名礦工順利升井!四人身體狀態良好。
礦難發生后至今,這4名幸存者被困井下220米處,已經36天、超850小時!此次成功救援,是國內大口徑鉆孔救援成功的首個案例,也是繼智利和美國之后,世界第三例通過鉆井打孔實現井上成功救援的案例,具有里程碑意義。
連線現場 錢報記者獲取第一手救援消息
1月23日,現場的救援行動曾進入沖刺階段。當時本報記者也從前方救援人員處獲悉,平邑石膏礦坍塌事故救援現場終于傳來好消息。當時通向4名被困礦工的大口徑地面救生孔有望即將被打通,也就是說,這4名礦工有望很快離開巷道,回到地面。“早上10點多的時候救生孔打到了217.8米的地方,隨后就停止打孔了。”記者當時電聯一位正在救援現場的工作人員后獲悉,這條救生孔其實并沒有直接打向被困在井下的4名工人所在位置,而在其旁邊,如果按照預定計劃,順利的話距離4名被困礦工的距離也只有2.2米,“也就是說5號大口徑救生孔已經達到預定位置。” 實際上,當時距離事故發生已經接近一個月,救援人員克服了種種困難,晝夜不停。據了解,在通往被困人員5號大口徑升井通道的作業現場,鉆井非常順利,21日晚上當打到212米多的位置開始,就打得非常謹慎,只能用鉆頭慢慢磨。
與此同時,當時用于運載救援礦工的救生艙,也開始做最后的檢查和準備。這種救生艙類似于膠囊形狀,通體橘黃色,每次可以容納一個成年男子上升到地面,上升速度則為每分鐘200米,也就是說,一旦救生孔打通,只需要2分鐘就能將地下220米處的被困礦工提升至地面。
但是,由于井下情況一直復雜多變,因而最后發現情況并不如預計那般,“有點偏離,但是距離被困礦工所在位置很近。”一位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總體來說,已經有了很大進展,因此那次救援并沒有讓被困礦工升井。
一波三折 救生之路實在令人揪心
1月27日,再度傳來消息稱,礦工可能即將在當晚升井。當時本報記者也獲得了部分救援細節——當地面人員在此前一直奮力救援時,井下的被困礦工曾一度出現了情緒波動。為了穩定礦工情緒并讓他們保持相對良好的狀態,地面救援人員曾將救援現場的航拍圖存在手機,并通過此前早已打通、用來運送食物等必備品的小口徑井筒,將手機送到被困礦工手里,這才讓四人安心。而正當地面人員不斷奮力救援時,四名礦工也沒有放棄自救。因為5號大口徑救生孔距離他們所在的被困甬道并不算遠,所以他們也不斷地在井下積極挖掘,逐漸打通了井上人員此前打下的井筒。即便礦井上下的人們都如此努力,但這條救生之路并不順利。
1月28日凌晨4點多,正當救援有條不紊進行時,一個揪心的消息又傳出:有石頭在地下約180米的位置卡住了救生孔!動用救生艙救援的計劃也已經被取消。最終選擇運用可以綁在被困礦工身上、被提拉上井的救援繩,繩索上還配備一個對講機。
28日早上,記者從現場工作人員處獲悉,有一大車管子被拉到了救生孔附近,當晚21點30分,救生孔被重新打通,被困礦工也可由此通過甬道進入救生孔,而救援人員也不斷給井下安裝套管固定,準備在完成加固后將礦工提升到地面。
昨天晚上,是進展最為關鍵的時間段。20點22分時,救援人員往井下送去了特制的救生設備,頭盔、手套等保護裝備也送到井下,做最后的升井準備。一小時后,4名被困礦工中的第一名礦工趙治誠,順利升井!21點49分,第二名礦工李秋生升井!22點21分,第三名礦工管慶吉升井!22點48分,第四名礦工華明喜順利升井!
去年12月25日7時56分,山東省平邑縣玉榮商貿有限公司石膏礦因鄰近的廢棄石膏礦采空區坍塌引發礦震(國家地震測報震級4.0級),29名作業人員被困井下。截至1月29日四名礦工升井后,共有15名井下被困礦工獲救,其他14名井下被困礦工,1人已確認遇難,13人仍然失聯。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