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身即是對正常男子進行閹割使之成為太監的過程。也稱宮刑。 常人想成為太監必先去勢,即割掉生殖器。這稱為“凈身”,使他們成為“六根不全”的人。
歷史起源
最早起源于古埃及。閹割源于祭祀言,是一種最古老的民俗,現在已經被人淡忘。 太監

凈身太監真實照片
唐代設內侍省,其長官為監及少監。《遼史·百官志》載,遼代南面官諸“監”職名中,有“太監”之稱,但在具體稱呼上,僅稱監,如太府監。元代的太府和各監,多有“太監”一官(如儀文監、典牧監、典室監、太府監等均設太監) 。 明代諸監不設此官,但在宦官所領的二十四衙門,各專設掌印太監等,在宮廷內專門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明中葉以后,太監的權力擴大,擁有出使、監軍、鎮守、偵察臣民等大權。
凈身師要和凈身者的家長或代理人訂立合同的,當時叫文書。請上三老四少作為證明人,寫明自愿凈

凈身工具身,生死不論,免得將來出了麻煩,凈身師跟著吃官司。但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凈身師等于投一筆資,等這個被凈身的孩子將來有了發跡,可以撈上一筆錢。所以凈身師現在搭點辛苦,賠上幾個錢,也不在乎。只要這張文書寫明白了,標明“自愿凈身,分文不取”,后報自然是言外的事。可是私下交易,也有兩種價錢,保活的是一種價,管閹不保活的,又是一種價。
據清代筆記《宸坦雜識》記載,愿意凈身入宮做太監的人,必須要由有地位的太監援引,然后憑證人立下“婚書”,把自己當成“女人”那樣“嫁”到皇宮里。那“婚書”必須是自愿具結,這才請來刀子匠,進行施手術的準備工作,選上一個好日子,把凈身者關在房間里。
那房間必須密不透風,讓凈身者先清理糞便,然后鎖在房里。在這段禁閉期間,絕對不能飲食,免得有排泄的穢物沾染手術后的創口,致使傷口惡化,危及生命。之所以要密不透風,也是為了凈身者的安全。這樣,經過三四天之后,就正式閹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