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環球時報:從“帝吧出征”看90后的國家觀
來源:環球時報 發布時間:2016-01-26 14:20:13

“帝吧出征,寸草不生”,聽起來鐵血,終歸是一場網絡狂歡。如今,雖然早已不復最初“史詩般集體愛國主義”的高度,但“出征”的余波仍在。這場以90后年輕人為主體的活動,帶起了激情,引發了爭議,也激發了思索。

《環球時報》記者日前輾轉聯系上這場行動的“總指揮”和另一名參與者,在交流過程中,他們流露出來的家國情懷令人感嘆;但對于此類活動會有什么后果,他們似乎沒有思考太多。

“90后既尚未被生活所累,又未被體制所囿。既有時間精力,又有‘宅鬧’的工具,所做一切順理成章”,一名學者說,在他們那里,“愛國主義的宏大敘事可以是一場游戲,又是一場電影,還能是個大party……”

“帝吧出征”當天的一個臉譜網頁截圖。(“種花家的小小兔”提供)

“帝吧出征”當天的一個臉譜網頁截圖。(“種花家的小小兔”提供)

“出征”變“狂歡”不奇怪

“我覺得與其激進地去反擊、謾罵,不如發點國家的大好河山來得實在。”24歲的GK-Loma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其實我們想的很簡單,臺獨分子們總是發一些有關大陸的虛假信息來誤導那些不了解真實情況的人,由于信息源單一,一些人自然而然也就對中國充滿誤解。所以我們決定通過在臉譜上發一些美景、美食的圖片,還有詩歌、中華文化等,向外界展示我們國家真實的樣子。一些網友還自己做了開玩笑的表情包。”

GK-Loma是20日“帝吧出征”行動的“總指揮”,這個大男孩為了這次行動幾乎三天兩夜未眠——據他說,還有比他休息得更少、更辛苦的參與者。在整個“出征”期間,從最初的計劃制訂,到行動時的一線部署,再到結束后的反思,都有他的身影。他解釋說,做這一切都只是希望臺灣和外國網友們了解“一個真實的中國、一個美好的中國、一個沒有戰爭的中國”。

GK-Loma說,他們清楚,短期內并不能徹底消滅“臺獨”思想,但希望能夠把改變外界對中國的錯誤認識作為一個開端。“我們正在聯系自媒體人,做一個視頻或文章,把臺獨以前說過的不實信息擺出來,并附上大陸網友的回復,貼在臉譜網上,讓所有人都能看到。”

GK-Loma說,他們清楚,短期內并不能徹底消滅“臺獨”思想,但希望能夠把改變外界對中國的錯誤認識作為一個開端。“我們正在聯系自媒體人,做一個視頻或文章,把臺獨以前說過的不實信息擺出來,并附上大陸網友的回復,貼在臉譜網上,讓所有人都能看到。”

“帝吧出征,寸草不生”,這是“誓師口號”,不過仔細觀察,很快會發現劇情遠沒有想的那么“嚴肅”:被“刷屏”的網頁上,政治性話題并不多,反而是中國各地美景、美食甚至娛樂節目和電視明星的圖片以及有趣的“表情包”占領了“陣地”。某種程度上,這是中國小青年們自發在海外媒體上完成的一次對祖國另類而有趣的“強勢宣傳”。它不是一場硝煙彌漫的戰爭,更像一次輕松、盡情的狂歡。

22歲的“種花家的小小兔”20日晚上在臉譜上發過兩個表情包,那一天也是她注冊臉譜賬戶的第一天。她覺得這事十分有趣,就把“出征”過程在微博上進行了“直播”,沒想到一下子就被轉發了一千多條。“大家刷的都是很溫和有趣的內容,而且組織者一直在倡導文明用語,大家也很自覺,都知道自己代表的是中國人的形象,即使在對方惡言惡語的時候,也都表現得很有素質。”“種花家的小小兔”對《環球時報》記者說。

對于“出征”變成“狂歡”,不少人表示認同。北大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對《環球時報》表示,與前幾代人不同,90后在成長中沒有自卑、苦難和恥辱的記憶,他們丟開了歷史的重負,沒有那么多“悲情感”,所以盡管上一輩人覺得這是一件很重大很嚴肅的事,他們卻輕松愉快,玩得很開心。

對于“出征”變成“狂歡”,不少人表示認同。北大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對《環球時報》表示,與前幾代人不同,90后在成長中沒有自卑、苦難和恥辱的記憶,他們丟開了歷史的重負,沒有那么多“悲情感”,所以盡管上一輩人覺得這是一件很重大很嚴肅的事,他們卻輕松愉快,玩得很開心。

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青少年與社會問題研究專家李濤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90后成長于一個“碎片化”時代,中國的社會現實正在從集體主義走向個體化,所以90后必然會更加獨立、自我。然而,在一些外在刺激下,尤其是愛國主義思想刺激下,90后也會去尋找一種“廣場政治”,但他們會把他們的集體行為變成一個巨大的party,一場充滿浪漫主義的狂歡,而互聯網時代為類似的“大狂歡”提供了技術條件。

聽90后講家國情懷

在同GK-Loma的對話中,記者注意到,他說得最多的一個詞是“國家”。每當提到這兩個字,這個話不多的山東男孩似乎就顯得格外激動。“我們所有的伙伴都是自發、毫無報酬地參與這次活動,這令我非常感動,因為我知道把我們凝聚在一起的力量是我們的國家。”

“國家是什么,在每個人心里都不一樣。比如我就直接把國當成家,因為家能遮風避雨,在家里也可以感到很安全,感受到其他地方沒有的溫暖。我們的祖國從一開始什么都沒有的狀態,短短幾十年發展成這樣,有很多富饒的城市,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更應該擁護她。”這個1992年出生的男孩說。

作為女孩子,“種花家的小小兔”的感情更加敏感、細膩。“出征”當晚,當她在臉譜上看到其他網友發布的余光中的《鄉愁》和劉德華唱過的《中國人》的歌詞時,她的“眼淚一下子就掉下來了”。“種花家的小小兔”說她最喜歡的一首詩是于右任的《望大陸》: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小學課本的東西,我們是背著這些東西長大的。盡管當年背詩詞賞析時都有抱怨過,但在很多場景下,第一時間涌入我們腦海的就是這些詩詞。這些文字和對國家的情懷已經隨著時間一起融進我們的骨血里。也許平時我們不會說出來,但是在特定的時候,這些東西會自然而然地迸發出來。”“種花家的小小兔”說。

“其實這些都是我們小學課本的東西,我們是背著這些東西長大的。盡管當年背詩詞賞析時都有抱怨過,但在很多場景下,第一時間涌入我們腦海的就是這些詩詞。這些文字和對國家的情懷已經隨著時間一起融進我們的骨血里。也許平時我們不會說出來,但是在特定的時候,這些東西會自然而然地迸發出來。”“種花家的小小兔”說。

年輕人的大活動往往不乏爭議,“帝吧”事件亦然。“出征”后,很多人對他們表示贊許,但也有聲音質疑他們不成熟,擔心他們的行為達不到預期效果,反而引發兩岸民意進一步對立;更有人批評他們是“小粉紅”“憤青”“激進”。

90后們對此不以為然。“如果說我們是‘憤青’‘激進’,那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上街的青年學生們呢?我們不敢說我們在行使什么歷史使命,我們只是一群熱情的青年人,想用自己的力量和方式保護這個國家的尊嚴,僅此而已。”“種花家的小小兔”說。GK-Loma的反應更有90后風格:“這些話我們就當沒聽見,才不會把精力放在這里。”

“長輩表達感情的方法往往很含蓄,對他們來說,努力工作就是愛國。而我們因為有網絡這個平臺,所以會很直接地喊出來。有的人會去寫一些很感人的文章,也有寫歌的。比如這幾天特別火的一首搖滾《紅色力量》,就是一首很典型的搖滾歌曲,它粗口、暴力,也不太政治正確,但這就是青年人愛國的方式,直接且熱烈。”“種花家的小小兔”說。

帝吧唯一認可的媒體采訪:《環球時報:從“帝吧出征”看90后的國家觀》

他們是盲目愛國嗎?

在不少人的想象中,90后對現代生活方式有著體驗和向往,他們接觸到的信息透明而多元,質疑權威和權力是他們的本能。正因為此,90后的國家觀是讓很多人好奇的話題。但根據長期關注90后群體的零點有數發布的報告,中國的90后總體秉持平等自信的國家觀。80后成長階段由于正處于中國奮力追趕西方的時期,80后人群對西方有更多向往。而90后的成長正值中國崛起,他們更傾向于對中國經濟水平和國家地位的自豪感:93.3%的90后認為作為中國人很自豪;85%的90后認為中國人的生活水平正處于或高于世界平均水平,79%認為中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明顯感受到,當今這個時代背景下的一系列重大歷史性事件加深了90后對祖國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到2015年的也門撤僑,再到“9·3”大閱兵,這些事件以感性的方式沖擊著90后的認知。“大閱兵我全程都看了,我周圍的朋友也都在看,當時的心情除了激動、激動還是激動。我覺得我們的國家太好,太強大了”,GK-Loma說。

“這不意味著90后對國家盲目自信。”零點有數公共事務事業群群體與社會心態事業部總經理王佑對《環球時報》說,90后對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有理性認知,他們承認中國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在很多方面跟發達國家有差距,甚至有64%的90后表示“當今中國的某些方面讓我感到很慚愧”。張頤武也說,90后普遍更自信、開放,對于西方不會產生盲目的崇拜。

“這不意味著90后對國家盲目自信。”零點有數公共事務事業群群體與社會心態事業部總經理王佑對《環球時報》說,90后對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有理性認知,他們承認中國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好,在很多方面跟發達國家有差距,甚至有64%的90后表示“當今中國的某些方面讓我感到很慚愧”。張頤武也說,90后普遍更自信、開放,對于西方不會產生盲目的崇拜。

此外,愛國色彩濃不意味著絕對的強硬。以中日爭端為例,日本《外交學者》曾刊文說,本以為成長于新時期、受愛國主義教育影響的90后會更渴望向日本復仇,但調查顯示只有37%的90后支持派軍隊解決釣魚島爭端;出生于1990年前的受訪者支持的比例為42%。西澳大利亞大學一名學者調查認為,相比前輩,90后更不愿意以武力解決問題,但更傾向于通過歷史棱鏡看世界,釣魚島問題就被視作百年國恥的延續。

“薔薇和面包哪一個更重要,看心情”

拋開國家觀不說,一直以來,中國90后遭遇非議。作為第一代獨生子女的80后,身上背著不少標簽,而90后標簽更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曾總結說,“懶惰、隨意、迷惘、自私、腦殘和普遍不可救藥”,這些都是給中國90后一代打上的標簽。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上的一篇文章稱,與前輩乃至80后相比,他們更加城市化、更中產和更外向。對這代人而言,美好生活并不稀奇。他們對長輩為其打上的標簽——自我、物質、嬌生慣養——而憤憤不平。

90后自我表達的方式也被認為多種多樣,比如在社交網絡上游逛,在微博上發帖,組成有成千上萬成員的“部落”,利用“火星語”交流,以共享圖片和視頻標新立異……但這正是90后的特色。1994年是中國互聯網元年,90后無疑是網絡化一代,既是科技通,也是多元而海量信息的接收者。

張頤武對《環球時報》說,90后固然有自己的缺點,如抗打擊能力差、不夠吃苦耐勞、專注度較差等,但優點也突出:心態開放,知識廣博,自信開朗。上一代人和他們對許多社會問題的看法不相同并不奇怪,雙方應加強溝通。

張頤武對《環球時報》說,90后固然有自己的缺點,如抗打擊能力差、不夠吃苦耐勞、專注度較差等,但優點也突出:心態開放,知識廣博,自信開朗。上一代人和他們對許多社會問題的看法不相同并不奇怪,雙方應加強溝通。

李濤認為,無論是80后,還是90后,都在一天天長大、成熟,逐漸成為社會中堅力量。與其說他們為自己“正名”,不如說是成長讓他們開始面對更多現實責任,從而在思想上逐漸成熟。以前輿論給90后打上的種種標簽,大多是站在70后、80后的“坐標系”上做出的,天然地帶有另一代的主觀色彩。李濤認為,在這個崇尚“個人主義”的時代,社會的組織化結構正在逐漸解體,90后自由選擇的能力與意愿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強。這決定了他們將越來越不愿意接受外界強加給他們的理性化約束與引導,而更重視個體的體驗。“對他們來說,薔薇和面包哪一個更重要,看心情。”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資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