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教師王洪忠16載援疆:給和田孩子實現夢想機會
——北京對口援疆教師十六載心路歷程
采訪時間:2016年1月7日23:00
采訪地點:援疆駐和田指揮中心
王洪忠,一名普通的北京教師。在援疆前,王洪忠只知道新疆特別大,占了六分之一的國土面積,再有就是庫爾班大叔要去見毛主席。他沒聽說過和田,更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去到新疆的廣闊天地,一待就是十幾載。
“援疆之路對我到底意味著什么?這些問題我都不得而知。帶著援疆的滿腔熱情與憧憬期盼,我就出發了”。
1999年6月23日,王洪忠作為北京第三批援疆干部來到和田。到了和田,王洪忠才知道什么是苦,那時的和田到處是塵土,每年280多天的浮塵天氣,喝的是澇壩水,吃的是干馕,坐的是毛驢車,根本不可能跟首都北京相比。
離京前,王洪忠會囑咐愛子:“爸爸不在家,你要聽媽媽的話,爸爸會想你的”,但眼淚會不由自主地流下來。就是懷著這種心理落差,王洪忠被分配到了和田市五中。
在學校適應了一段時間之后,王洪忠與同一辦公室的田老師漸漸熟絡起來。田老師是第一批援疆教師,屬于扎根新疆的“疆一代”。盡管田老師拿著微薄的薪水,但他為黨的百年大計,從未有過怨言,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和才華。在與田老師接觸過程中,王洪忠才明白什么是援疆,并為他們的精神所感染,隨即投入到緊張的教學工作中。
由于和田交通不便,學校各項基礎教學設施設備都很落后,每當學生站起來問“老師好”的時候,“瘸腿”的桌椅都會咯吱咯吱響。盡管學習環境如此艱苦,但每堂課迎接王洪忠的是學生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在王洪忠心里,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分明是期盼自己為他們答疑解惑;那凍得紅撲撲的臉蛋,分明是祖國西部一輪輪待升的太陽。
面對和田工作的清苦,王洪忠很樂觀,他認為“援疆教師”不僅是一個稱呼,也是一種鞭策。“我每天除去給學生上課批改作業,還會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補課。在和田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看維族學生跳新疆舞。我認為付出不需要求回報,但是收獲的驚喜卻讓我無比欣慰”,王洪忠告訴鳳凰網。
在援疆的日子里,王洪忠把心交給了和田的學生,也對和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對他來說,援疆不只是用心默默付出,也是他生命里寶貴的財富。2012年,王洪忠結束第一次援疆工作,回到了北京。時隔三年,他再次來到新疆支教。走在校園路上,偶遇曾經教過的孩子,讓王洪忠感觸頗深。他沒想到,時隔十二年的師生情不僅未曾隨著時間的推移被忘卻,還使自己更加深刻地感知到了援疆政策對和田人民的深遠影響。
作為一名教師,最大的欣慰莫過于看到學生考入理想院校。剛剛回到學校,他便忙著了解學生們的高考成績。與學生聊天的過程中,王洪忠了解到,有的孩子考上了美國普渡大學讀博,有的如愿成為公安干警,有的繼承自己的衣缽成為留校教師,還有的在和田當上了鄉書記造福一方百姓……
“王老師,太感謝您了,如果沒有您來和田支教,如果沒有中央的政策,沒有北京市政府的支持,我們這些娃娃還不知道會怎樣,您是我們的恩人!”
這是當地鄉親的聲音,也讓對援疆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他看來,援教的意義和作用,早已超越教育本身,給了每一個和田孩子實現夢想的機會,讓他們的夢想變得觸手可及。
采訪最后,王洪忠告訴鳳凰網,選擇援疆無怨無悔,唯有親情最難面對??吹絻鹤右惶焯扉L大,他心中雖然有很多愧疚,但依然會在視頻通話時教育兒子:“爸爸在學著適應離開你的日子,你也要學著適應離開爸爸的日子,因為,在和田還有很多孩子們需要我……”。
作為一個父親,王洪忠最大的渴望是家庭的安定、長輩身體健康、愛人時刻疼惜、孩子順利成長。但作為一名援疆教師,王洪忠肩上卻擔負著傳播知識的重任。
教育援疆沒有終點。援疆已近十六年,王洪忠的援疆夢、教育夢、中國夢仍在繼續……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