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湉的新唱片《夏娃的蘋果》是不是我喜歡的音樂類型?不是!但是它是一張很棒的唱片。事實上,對于個體來說,喜歡的音樂風格往往會局限在一個范圍之內(nèi),很少有人會對所有的音樂風格都熱愛,但是這并不妨礙其它音樂的偉大。所以,在評論一張唱片或著一個歌手的時候,我們處理的其實有點像是哲學問題。那么,我們不妨從哲學的角度來品評一下于湉的這張唱片。
我覺得《夏娃的蘋果》是一張很自我的專輯。這種自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屬于于湉自我的音樂風格很清晰。無論是于湉自己創(chuàng)作的歌曲還是他演繹的別人的作品,唱片中收錄的五首歌在風格上還是很有統(tǒng)一性的。將這種風格稱為“于湉自我的音樂風格”其實并不是說這是他獨創(chuàng)的,而是因為從《有一種力量叫傻瓜》開始,他帶出的音樂風格其實就是統(tǒng)一的,我們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他的喜好。受到美式音樂教育的于湉的音樂中的確流露出很強的歐美音樂痕跡,尤其是在節(jié)奏的處理和整首歌音樂線條的把握上。在這張專輯中,這種痕跡最重的應該是那首《一個人》,本身就是老外的作品,雖然被于湉填上了中文詞,但是整首歌的處理方式就是英文歌慣用的方式。正是因為這樣的處理方式,于湉的這張唱片聽起來會很特別,或者說很“洋氣”,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可能也會有些不是很正面的影響,這個放在后文說。
第二,整張唱片傳達出來的意境同樣很自我,是自我不是自私。除了于湉的師兄陸虎創(chuàng)作的那首作品之外,其余的四首歌聽起來都是那么的孤單。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人都有這種感受,但是在我看這些歌詞的時候,我似乎感覺到一種強烈的孤獨感,而這種孤獨感的來源不是狀態(tài)是心態(tài)。所有的歌曲都是從自我的角度在講述著什么,而所講述的東西都是自己內(nèi)心的一種狀態(tài)或是一種想法。感覺于湉在這張唱片中的創(chuàng)作放佛是把自己和現(xiàn)實割裂開的,甚至是有某種程度上的對抗。這或許是于湉在這個階段的一種心情的直接表現(xiàn)。
正是這兩方面塑造出于湉這張唱片獨特的魅力,我覺得這種魅力會在相對年輕的受眾中得到更多的認可。所以,如果你是85年以后生人,你應該去好好聽聽這張唱片,或許會有很強烈的共鳴。
但是,作為90后音樂人的于湉,在他的音樂中似乎太去執(zhí)著于自己的表達方式,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執(zhí)著于自己與眾不同的表達方式。這就造成了一種結果,也就是我之前提到過的那些不是很正面的影響——情感與旋律的稍許脫節(jié)。即便那首寫個爺爺?shù)摹禤leaseDon’tGo》都沒能真正在情感上讓我產(chǎn)生特別強烈的共鳴,因為我的思維方式其實是偏向于中式和傳統(tǒng),而這種唱片的表達方式太過于前衛(wèi),也許不叫前衛(wèi),應該叫個性,或者是之前一直在說的自我。
但是,真正偉大的音樂是不會受到思維方式的桎梏的,因為音樂所觸及的人類最根本的欲望和情緒是沒有區(qū)別的,所以它才是觸動靈魂的藝術。追尋內(nèi)心最本源的欲望,就是找尋本我的過程。一旦于湉的音樂開始超脫自我的束縛,達到本我的境界,他才是真正有了自己的音樂風格。也許,那時候他會從優(yōu)秀走向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