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曼曼
上周以來,省級地方兩會進入密集召開期。GDP增速、重拳治污、扶貧、一帶一路等多項議題討論不斷。2016年作為“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在新的發展背景和預期下,今年的地方兩會有哪些特色?
新邏輯:經濟增長設定區間
十八屆五中全會過后,各地陸續公布本省“十三五”規劃建議,制定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今年的地方省級兩會,重點在于審查本省“十三五”規劃綱要。
尤其是在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下,去年各省份在當地兩會上強調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克服“速度情結”,紛紛下調甚至取消了當年的GDP增長目標。那么今年以及未來“十三五”期間,各地如何設定經濟增長目標呢?
記者發現,2016年地方經濟目標的設定中,區間調控的意味漸濃。
例如,1月24日,上海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在市長楊雄所作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的報告中,以區間的形式劃定了上海2016年經濟增長的目標。
楊雄表示,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經濟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增長,全市生產總值增長6.5%-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與國家價格調控目標保持銜接。環保投入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進一步降低。
同期召開的2016年浙江兩會中,也設定了7%-7.5%的區間目標,江蘇則設定了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8%的新年預期。
地方為經濟增長劃定區間目標,已經在多個省(市)出現。在此之前,廣東、黑龍江、吉林等也使用了區間描述其未來一年的經濟目標。此前對經濟目標的描述,主要使用固定數值+“左右”、“以上”等詞匯。
多地采用區間目標,被認為是“新常態”下的新的經濟調控邏輯。經濟學者多認為,目前采用區間調控的方式,是既要為保持經濟的中高速增長,又要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為供給側改革留出空間。
新任務:推動供給側改革加速去產能
除了GDP增速,“供給側改革”、“去產能”也成為地方兩會的大熱詞匯。地方就化解過剩產能,推進供給側改革,在多個層面進行了部署,特別是能源大省山東、山西、河北、寧夏等地,均公布了淘汰落后產能的具體行業和具體數值。
其中,山東稱,已停止對“僵尸產業”的輸血,省內448家約有80%“僵尸企業”將停產。傳統能源大省山西,則提出要重點加大煤炭、焦炭、冶金等特困行業過剩產能化解力度,其中,晉煤古礦將分流千名員工。
1月13日召開的山東經濟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省經信委主任錢煥濤表示,山東要圍繞鋼鐵、煤炭、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煉油和輪胎8個行業進行過剩產能化解和脫困發展,這比全國標準的6個行業多了煉油和輪胎。
根據河北省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到“十三五”末,河北要把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噸、2億重量箱左右。同時2016年內要壓減鋼鐵產能1000萬噸,未來4年去鋼鐵產能達1.2億噸。
寧夏則提出,兩年內將淘汰水泥產能500萬噸,預計到2017年,寧夏產能利用率將從50%提高到80%。東北的代表遼寧提出到2017年要全拆除10噸以下燃煤鍋爐。
地方多地對清除“僵尸企業”展現絕不手軟的決心。其中,甘肅、山東、新疆表示將因企制宜進行產業重組。
而在已公布新一年經濟布局的中部省份中,湖北、湖南、江西均提出,推進供給側改革,要“加減法”并舉化解過剩產能。
湖北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認為,“地方供給側改革主要把原有存量盤活,調優,雖說要多兼并少破產,但該破產的還是要破產。”
他同時表示,強調供給側改革并不代表可以忽視需求側,而要供需兩邊均衡發力。
新期待:第三批自貿區有望近期落地
作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申建自貿區、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不少省份的兩會中被提及。
記者日前了解,第三批自貿區近期有望落地,尤其是內陸和“一帶一路”沿線省份獲批自貿區的可能性較大。
分析人士認為,從近期地方兩會中可以窺見第三批自貿區究竟花落誰家的概率大。
河南省政協主席葉冬松23日提出申建河南自貿區。這是河南“兩會”首次提及“申建自貿區”話題。
葉冬松在報告中說,2016年將圍繞提升鄭州航空港區建設水平和競爭優勢、申建河南自貿區、建設鄭州跨境貿易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方面凝聚合力。
在近日召開的河北省兩會上,河北省省長張慶偉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稱,“十三五”期間會堅定不移推進開放發展,在增強發展動力活力上實現新突破。其中將推動自貿區政策惠及河北全省,推進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海關特殊監管區改革發展,打造開放合作新平臺。
陜西作為“一帶一路”沿線省份,創建自貿區的呼聲一直較高。陜西省省長婁勤儉24日在第十二屆人大第四次會議上也明確表示,要依托海關特殊監管區積極創建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圍繞大通關加快推進貿易便利化,與國內13個口岸城市建立合作關系。
作為三大國家戰略之一的“一帶一路”建設也成為今年不少地方兩會的焦點。為了加快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不少地區今年的工作聚焦在互聯互通上。
例如,寧夏提出,要打造三條通道,即“陸上絲路通道”、“空中絲路通道”和“網上絲路通道”,今年將開工中衛至蘭州、銀川至呼和浩特高鐵,與全國高鐵網連通,同時要與80%以上的省會城市實現直飛。
新疆將加快北中南三大通道和南北疆大通道建設,盡早實現對外通道與境內路網的互聯互通。還將積極做好中巴、中吉烏鐵路前期工作。
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的福建省提出,將加快區域空中通道、海上通道、陸海聯運通道和信息通道建設,完善集疏運體系,提升口岸通關功能,促進人員和貨物往來便利化。(綜編)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