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聚焦北京兩會:極冷天“低溫補貼”可不可以有?
來源:北京晚報 發布時間:2016-01-24 15:52:01

昨天一大早,參加人代會大興團審議的副市長林克慶剛走進會議室,就感嘆窗外的極端嚴寒天氣。坐在旁邊的大興區區長談緒祥用手機查看后說,當天最低溫度是零下17攝氏度。這是30年來的最低氣溫。“低溫”也成了各代表團的熱點話題,很多代表都提出在極端低溫天氣,應該對戶外工作者發放低溫補貼。

園林局代表:尚無明確發放規定

在極端嚴寒天氣下,包括園林綠化、環衛、交警等行業的一線職工,都需要在戶外堅持工作。昨天,市人大代表、通州區園林綠化局局長禹學河表示,他支持為這些行業的職工發放低溫補貼,認為這樣做很有必要。禹學河說,園林綠化工人的工作性質,就是一年四季都在戶外工作。即使到了最冷的寒冬,也要到戶外為植物剪枝、為森林防火。

不過,在目前的法律法規中,還沒有關于低溫補貼的明確措施。只在2004年起施行的《最低工資規定》中,曾經有所涉及。該規定中提到:勞動者的工資在剔除高溫、低溫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以后,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此外,并無明確的發放條件、數額、時限等內容。

對此禹學河表示,如果有法律法規或是相關的政策,那么園林綠化部門就會在招投標時明確提出,會對具體作業的企業作出規定。但在目前還沒有相關規定前,只能是在與一線工人簽訂的勞動合同中,寫入防止凍傷的條款。

企業代表:某些行業發補貼有難處

如果法律法規中有了對“低溫補貼”的明文規定,相關的單位是否會落實呢?市人大代表馬尚俊表示,她支持“低溫補貼”,但不同行業的企業,也會有各自的難處。

馬尚俊是北京水泥廠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在水泥行業中,有大量的工人要在戶外工作。馬尚俊說,最近幾天的嚴寒,就連戶外的一些儀器都被凍壞了,何況一線工人的艱辛。她說,在某些行業的企業中,在低溫天氣下發放一些津貼、補助會比較順利。但有些行業,要發放“補貼”,可能不那么簡單。

馬尚俊以她所在的單位舉例說,由于近幾年的環保措施很嚴格,水泥行業受到的限制就比較多,企業效益受了影響。如果要發放“低溫補貼”,這筆錢還是要由企業自己來承擔,對效益不好的行業來說,對低溫補貼的態度不太積極也情有可原。

工會代表:若頻繁出現低溫將會研究

那么,目前是否會出臺關于“低溫補貼”的政策呢。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總工會巡視員王北平表示,目前尚無出臺“低溫補貼”的考慮,但會從其他方面,號召各界給一線的戶外工作者送去溫暖。

王北平解釋說,低溫天氣與高溫天氣不同。在北京,高溫補貼是在6月至8月發放,標準為每月180元。但是像最近幾天的極端低溫天氣,往往是臨時性的,只有幾天的時間,尚不具備為此制定政策的條件。不過,王北平也表示,市總工會會號召臨街的企業“打開大門”,為戶外的一線工作者提供一些熱水,或是請他們進屋里暖和一下。

王北平說,近些年冬天的氣溫是逐漸變暖的,市民已經逐漸適應了暖冬。這幾天突然的嚴寒,讓市民感覺到不適應了。如果將來北京的冬天有越來越多極端低溫情況發生,在依據科學監測的前提下,會考慮研究、制定關于低溫的相關政策。本報記者李嘉瑞

環衛代表:發個保暖手套都行

市人大代表、東城區環境衛生服務二中心三所所長王立冬提出建議,希望能夠在極寒天氣或者霧霾天氣時,為一線作業的環衛工人發放一些防護裝備,“就算發個厚點的保暖手套,或者發個口罩都行。”

王立冬表示,環衛工人尤其是作業在一線的環衛職工一直以來都存在收入待遇低、勞動強度大、勞動條件差的問題。“比如說勞保費,每個環衛工人每個月只有20塊錢,我印象中這20塊錢的標準至少10年沒變過了。”按理說,勞保應該一個月發放一次,但這20塊錢實在太少,按月發放的話買不了什么東西。于是只好將勞保費攢一攢,改成了3個月發一次勞保。“買點肥皂、毛巾、牙膏、手套、口罩之類的防護和衛生用品,口罩也買不起防霧霾的,只能買兩層紗布疊一起那種普通的。”除非是有重大活動,經過層層審批,才可能會有統一的額外補貼。

王立冬建議,希望環衛工人的各項福利、補貼都能夠“與時俱進”,根據當前的物價水平適當調整。“我們環衛工人現在是早上5點到中午12點一班,中午12點到晚上7點一班。無論是極寒天氣還是霧霾天,都得按這個時間表進行作業。”王立冬提出,北京是不是也可以根據天氣和自然條件讓環衛工人實行“彈性”工作時間,比如,在霧霾十分嚴重或者天氣過于寒冷的情況下,將作業時間錯后一小時。本報記者張楠J204

極寒現場

送餐員從來沒聽說過低溫津貼

為了御寒,送餐員小萬自己買了2斤羽絨定做了一件超厚的羽絨服,穿在身上像頭笨拙的熊,腿上還綁著護膝,可即使是“全副武裝”,開著電動車一跑起來,“小風一吹,那種小刀拉脖子的感覺,這叫一個‘酸爽’。”他自嘲般地開著玩笑,雙手使勁搓搓已經凍僵的臉,好像生怕臉被凍住了。他告訴記者,干他們這一行,越是天冷訂單越多,手腳凍傷是常事。當記者問起他是否聽說過低溫津貼時,他奇怪地反問:“什么津貼?從來沒聽說過。給不給津貼不要緊,我倒是希望少幾張單子,實在太冷了,我少掙點錢還不行嗎?”本報記者代麗麗J205

馬上就訪

采取防護措施比發津貼更實在

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學會、勞動法分會副秘書長金曉蓮

低溫津貼和高溫津貼不同,高溫津貼近年來一直比較受關注,但低溫津貼卻基本上沒有什么企業執行。主要原因在于我國的法律法規對于低溫津貼就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規定。只是在《最低工資規定》中有一句“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在剔除中班、夜班、高溫、低溫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后,不得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但究竟多少度算是低溫的特殊工作環境,也沒有做明確規定。原勞動部曾經在一個關于法律條文的說明中提過,“低溫作業”指在勞動生產過程中,工作地點平均氣溫等于或低于5攝氏度的作業。法律法規從來沒有針對低溫津貼做出專門的規定,而是將其與夜班、艱苦崗位等情況列在一起,有一些籠統的要求。

“實際上,我認為我們應該關注的并不是低溫津貼,而是勞動關系中的低溫保護問題。”金曉蓮強調,落實勞動者在低溫環境下的勞動條件,盡可能地采取防護措施,避免勞動者在低溫的環境中工作太長時間,保護他們的身體健康,這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重點問題。如果僅是發放了幾百元的低溫津貼就可以要求員工頂風冒雪地在酷寒中苦熬也是不合理的。“這幾天我聽廣播,聽到環衛集團說給環衛工人配備了自發熱的衣服和鞋子,這就是一種很好的保護方式。”

更多精彩資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