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虛擬空間里,字符、表情包飛揚的背后,是兩岸青年對深度溝通的渴望。
這猶如一場風暴。
不同于中文網站上每天都在發生的刷屏爆吧行動。這一次,青年網友以“愛國”的名義集結,遠征facebook——他們用自己制作的表情包和文字素材,在“敵方”facebook主頁下刷屏,讓更多臺灣同胞尤其是臺灣青年,了解中國大陸。他們說,這是一場溫和的文化交流活動。
帝吧,百度第一吧,集結的網友人數有2000萬——差不多相當于臺灣的總人口。海內外熱血青年,是其中的中堅力量。
在這個虛擬空間里,字符、表情包飛揚的背后,是兩岸青年對深度溝通的渴望。
“遠征軍”在facebook發的狀態
“誰說我們吃不起茶葉蛋”
“偏見由來已久。”莫大凱說。他今年21歲,是一名留學俄羅斯的中國大陸學生,已經在莫斯科待了一年多。
初到莫斯科,莫大凱發現,他的鄰居是一個臺灣年輕人。本以為會有一種老鄉見老鄉的親近感,誰知道,對方并不這么認為。
“一種蔑視的感覺。”莫大凱打比方,“看我的眼神就像城里人看鄉下人的那種鄙夷”。莫大凱和幾個大陸朋友有些惱羞成怒,有好幾次,差點和對方大打出手。
后來,在國外待久了,他和朋友們發現,這樣的臺灣年輕人不是孤例:他們傲慢,瞧不起大陸人,甚至是“天然獨”。
最后一點根本不能忍。莫大凱有點憤怒,“我們從小受到的教育是,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什么臺灣的同學并不這么認為。”
“很多留學生可能都有同樣的感受。”莫大凱補充,至少他認識的很多留學生朋友都有類似的感觸。
從此,莫大凱變成了愛國青年。只要在網上看到詆毀大陸或者支持“臺獨”的言論,都要上去理論一番。他覺得,自己的行為都帶有理想主義的色彩。
1月16日,臺灣大選前,周子瑜事件成為兩岸青年沖突的導火索。莫大凱自然加入其中,在帝吧沒有出征前,他已經到臺灣各大媒體的facebook主頁下留言,和“臺獨分子”辯論。甚至,還向對方發出邀請,希望公開論戰。
在帝吧遠征facebook之前,莫大凱們就已經開始單兵論戰。
“豆奶”的怒火,也是在周子瑜事件中被點燃的。那時候,大陸藝人林更新和臺灣藝人羅志祥已經因為幾句點評,也被動卷入風暴。
“我很生氣啊,他們怎么可以叫我們支那,還叫我大陸豬。”“豆奶”今年19歲,是南方某985高校新聞專業的一名大一學生,“臺獨分子”出言不遜,讓“豆奶”異常氣憤。
最讓“豆奶”生氣的是,居然仍然有“臺獨分子”以“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作為調侃。“誰說我們吃不起茶葉蛋!”“豆奶”怒火中燒。(本文為剝洋蔥原創,微信號boyangcongpeople)某“出征fb”的QQ群里供下載的文件
以“愛國”的名義集結
個體的憤怒,在1月19日被集結。在同一天,莫大凱和“豆奶”在新浪微博上看到了一條消息:帝吧要出征facebook,正在招募人員,QQ群號是***。
“覺得找到了組織。”兩個年輕人,相隔5個時區,但在同一時刻有了相同的感受。
帝吧是百度第一大吧,早已聲名在外。七年前,因為不滿韓國男子偶像團體東方神起成員之一的沈昌珉毆打中國孕婦事件,帝吧組織其他貼吧合縱連橫,一秒發帖200個,迅速攻陷了“東方神起吧”。
而且,帝吧的用戶總數2000萬,差不多相當于整個臺灣地區的總人口。
這讓莫大凱和“豆奶”覺得,有了強有力的后盾。
但實際上,有網友告訴剝洋蔥(微信號boyangcongpeople),最開始的發起者并不是帝吧網友,只是他們熟悉并想借助帝吧的“戰斗力”,希望帝吧的人參與進來。
邀請很快得到響應。帝吧吧務中負責后勤和微博管理的“@趙日天233號”在新浪微博上創建了“帝吧fb出征”的話題。很快,來自五湖四海的愛國青年迅速集結在了一個叫做“帝吧FB出征總群”的QQ群里。
不到一天時間,人員開始有了細致分工:莫大凱的俄羅斯留學生身份,讓他成為了海外翻譯組的一員,負責資料的俄語翻譯;“豆奶”則成為了制圖組的管理人員,負責組織網友制作表情包。
近千人的群迅速分化為分工明確的小組:一路負責收集“臺獨”資料、新聞言論和圖片;二路負責各大社交網站貼吧小組微博招人;三路制作反“臺獨”圖片和言論以及表情包;四路海外黨和時差黨等負責資料翻譯;五路負責FB點贊和舉報;六路是機動組,見機行事……
隨后,又陸續加入了技術組——提供VPN和facebook賬號,以及核實外來鏈接的安全性。
最終網友們被分成了十多個小組,僅管理人員就達到了90多人。
不少管理層和網友認為,如此有序的組織,歸因于網友的集體智慧。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5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在2015年新增的網民群體中,低齡(19歲以下)、學生群體的占比分別是46.1%和46.4%。這部分人群對互聯網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娛樂、溝通。某“出征fb”QQ群中成員的男女比例
英文版的“八榮八恥”
1月20日上午,離出征還有十多個小時。
出征總群已經確定好了晚上七點出征FB的計劃。同時確定,以“蘋果日報”、“三立新聞”、“自由時報”等偏綠臺灣媒體、蔡英文和臺灣藝人羅志祥的facebook頁面作為主要交流場。
活動被定義為“交流”而不是“戰斗”。有網友稱,這是帝吧網友經過自發組織后的文化交流活動,目的是為了拉近兩岸網友在思想及認知上的距離。
多位網友強調了活動精神——有理、有據、有節、求實、求是、求和諧。
離出征還有兩個小時。
作為表情包大戰的核心成員,“豆奶”和她的戰友們已經早早準備好了各種類型的表情包:大陸的美景、美食、方言、黃子韜、爾康、社會主義正能量、熊本熊、天線寶寶等超過十大類。
“豆奶”解釋,選擇美食美景圖的原因是,“向臺灣同胞證明,我們也不是吃不起茶葉蛋的!”
組員們還在這些圖片上蓋上了“帝吧反臺獨狗專屬印章”的水印。“遠征軍”制作的表情
在海外組,莫大凱和他的伙伴們已經收集好了不同類型的文字材料,其中包括“八榮八恥”、余光中的《鄉愁》,還有毛澤東語錄等等。
組員們最終將《鄉愁》翻譯成了英文、法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等多國文字。“這首詩符合我們的路線,溫和地呼喚灣灣回家。”莫大凱解釋。
有網友說,當他看到《鄉愁》的俄文翻譯版時,瞬間有一種想哭的沖動。
“八榮八恥”只翻譯了一個英文版。選擇這個素材的理由,有管理層解釋,是為了給“臺獨”科普。但莫大凱提供了另一個相對令人信服的解釋——“臺獨”在政治上是極左的,需要用政治光譜的另一面進行調侃。
90后女生“米希”是點贊舉報組的其中一個負責人。她的組被叫做“FB紀檢委員會”。主要負責紀檢監察——在facebook上點贊和舉報,點贊大陸網友的評論,舉報“臺獨“賬號。
還有技術支持,一部分技術達人提供了大量VPN和facebook賬號。
表情包、文字素材和翻墻軟件,被稱為“彈藥”,一同存放在被稱為“彈藥庫”的QQ群文件里,還有一部分,存放在百度網盤。
時間一分一秒拉近,成員們在群里興奮地倒計時。有網友按捺不住內心激動,不停重復:“我們是祖國的腦殘粉”。(本文為剝洋蔥原創,微信號boyangcongpeople)某“出征fb”QQ群中成員的地域以及年齡分布
“一定要聽指揮”
統一行動前,各分群管理員一直強調,“一定要聽指揮”。管理層就是槍桿子,網友們要集中力量爆吧,“指哪兒打哪兒”。
大部分網友還是聽從指揮的——復制、粘貼、刷屏、轉場、復制、粘貼、刷屏……
完成了手頭制圖的活兒,“豆奶”也加入到刷屏行動。
她先去了蔡英文的主頁,接著是“蘋果日報”、“三立新聞”和“自由時報”,狂刷大陸的美食美景圖。“不發字,就用圖刷。”她說。
俄羅斯和中國5個小時的時差,讓莫大凱望而卻步。統一行動的時候,莫大凱正坐在課堂上干著急。
98年出生的小姜,是一名職高學生。他在行動中找到了成就感——當晚,成功舉報了一名“臺獨分子”。(本文為剝洋蔥原創,微信號boyangcongpeople)“遠征軍”制作的表情
很快,各大網站、論壇主頁全部淪陷。出鏡率最高的是美食美景表情圖,以及中英文版的“八榮八恥”和余光中的《鄉愁》——多國語言版本的。
碰到有網友謾罵,管理員會出來調停——比如,管理員會在群里號召一部分網友去產生沖突的頁面留言道歉。
而網友們也出奇地團結。當有人提出自己在某個論壇被圍攻、在群里要求馳援,時,幾秒鐘就會有后援者就位;再比如有人要求給他一張特定要求的表情,對方會很快在群里響應。
但對于誰是臺獨,有些人會分不清楚。比如有網友發現,一名國民黨人士的主頁背景圖是青天白日旗,“警覺”的網友認為她是“臺獨”,立刻發帖,希望大家一起去爆吧。管理員很快發現錯誤,及時制止,命令大家撤離。
還有人找錯了地方。有網友以為“三立娛樂新聞”就是“三立新聞”。發現走錯之后,留言給“三立娛樂新聞”的小編,“請問三立新聞在哪里?”幾秒鐘后,小編給出了鏈接,還加了一句“要常來玩喔。”
莫大凱注意到了這個細節。他覺得,其實臺灣大部分人還是很友善的。他痛恨“臺獨“,而不是所有臺灣人。“遠征軍”非常強調紀律,專門設立了紀檢委員會
持久戰
戰役持續到深夜。
21日凌晨1時17分,小姜在QQ空間里發了一條說說:“這個點還在facebook上和臺獨狗們撕逼呢,誰讓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呢。”看到有朋友回復,他又加了一句:“為祖國操碎了心”。
五點下班之后,就一直忙著指揮的“米希”也差不多工作到了這個時候。她說,“我不是在準備資料就是在發資料的路上,白天上班敲鍵盤,晚上回來繼續敲。”
凌晨兩點多,帝吧遠征FB官方新聞發言人“@趙日天233號”發了一條微博:“我已經三天沒洗頭沒睡好覺了”。
但大家都不覺得累。“我愿意”和“我愛國”是最有力的解釋。
表情包投放蔓延到了21號。
21日下午,帝吧傳來消息,晚上七點將有第二次遠征。莫大凱覺得自己的愛國熱情終于有了發泄的出口——這一天,老師生病,課程取消,他終于可以加入隊伍。
但“豆奶”有些厭倦了。在第一次遠征后,她興奮地告訴媽媽,她參與了微博上很火的那個兩岸表情包大戰。媽媽回了一句,“有什么意義呢。我才不會關注。”
后來,她再仔細一想,好像行動之后,變相加劇了“臺獨”的團結,中立的人群似乎也偏向了“臺獨”那邊。她決定休戰了。
比起前一天,21日明顯熱鬧了許多。
時間一到,大量網友的表情包涌向了“三立新聞”。莫大凱也跟著去水了一會兒。后來發現,還是比較喜歡單獨行動——他找到了比較小眾的頁面,像沒有參加遠征之前一樣,和持不同觀點的臺灣網友論戰。(本文為剝洋蔥原創,微信號boyangcongpeople)
但他一直提醒自己要以溫和的方式。“不能給國家添亂。”他說。“遠征軍”使用的表情
“我不是五毛”
22日深夜,表情包大戰還在繼續。在“FB紀檢委員會”的群里,網友們曬著各自的戰利品——看誰舉報的“臺獨”賬號多。
但殘酷的事實是,他們的facebook賬號,舉報對方幾次后,陸續被封號。當初為快速集結隊伍,技術組幫網友成批注冊facebook賬號,甚至1人多個賬號。由于facebook是實名制,所以這些賬號均缺乏頭像和個人真實身份信息。
在這場舉報與被舉報中,沒有贏家。
但大部分網友還是覺得自己贏了。莫大凱承認,在網上發發圖片確實沒讓“臺獨”的觀念轉變。“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他說,“但是,至少我們也讓別人知道,在祖國受到委屈的時候,有一群人可以為祖國發聲。”
另一個網友的想法則不那么宏大。“哪里有什么大陸人,臺灣人,這些都是些文字概念而已。當那個人走到你面前時,你才有了解的機會。”他說。而這次活動,算是一個機會。他樂于見到,一群人在facebook上討論家鄉小吃。
最熱鬧的時候,帝吧遠征軍在facebook上的其中一個根據地——“帝吧中央集團軍”的主頁上曾發表動態“為自己出征,用理性的語言,讓灣灣知道你的想法”,并配上了美國作家羅伯特·費希爾同名小說的封面圖——一個穿著盔甲的騎士,踽踽獨行。
這是一個關于騎士尋找自我的故事。勇敢的騎士殺死了巨龍,拯救了落難的公主,從此他沉浸在拯救別人的英雄主義情節里,時刻準備著為正義出征。直到有一天,他發現盔甲已經和自己的身體黏在了一起,生活也因此陷入困境。最后,踏上了尋找自我的征程。
這則寓言想說的是,很多人和騎士一樣,表現得越勇敢,說明內心深處越脆弱;同時又內心自卑,認為只有做出巨大的付出,才會得到別人的認可。(本文為剝洋蔥原創,微信號boyangcongpeople)
網友們在下面留言“帝吧出征,寸草不生”。大部分網友,只看懂了“出征”二字。
而更多和莫大凱一樣的網友,忙著溝通“交流”,沒注意到根據地主頁發過這樣的信息。
連續論戰了五六個小時,莫大凱也覺得有些累了。熱情過后,他開始有些困惑,“我明明是愛國,為什么有人叫我們五毛?”
幾分鐘后,他做出判斷:“我不是五毛。”
他絮絮叨叨回憶起了成長經歷:從小在河南農村長大,親眼見證了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改變,只上到小學一年級的父母從此有機會經商,改變家里的經濟條件,再后來走進城市,還有了出國讀書的機會……
“我是真心的愛國。我不是五毛。和那些‘噴子’不一樣。”莫大凱強調。
(應受訪者要求,莫大凱、豆奶、米希為化名)
文 | 新京報記者張維 實習生王昱倩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