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于英國《金融時報》網站
參考消息網1月22日報道“好心人您好!當你們看到這個小孩的時候肯定會罵他的父母不道德。我們也是實在沒有辦法——請幫幫我們,我們也是不知道怎么辦。”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月22日報道稱,這是一件稀罕事的開頭:一位父親迫不得已,將身有殘疾的孩子遺棄在寧波(離上海很近,是中國最富裕的城市之一)街頭,并留下一封信,解釋自己這么做的原因。哦,不,他并不是在令全世界驚慌失措的中國股災中遭受了損失。降臨在這位父親頭上的經濟災難是撫養兩個失聰的兒子。撫養一個兒子已經讓他明白照顧殘疾兒童有多么艱難,即使是在追尋中國夢的今天。根本談不上撫養第二個失聰的孩子。
于是,這位父親遺棄了出生6周的兒子——為了他好。不同尋常的是,他覺得有必要解釋自己這樣做的原因。“家里連老房子也沒有,連住的地方也沒有。本以為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可以讓日子慢慢地好過一點??墒抢咸焯髋肆?,”這位父親在2012年5月寫道,“2004年我老婆生下了一個男孩,在兩歲的時候才發現耳朵聽不到、不會講話。”
這個家庭無力讓孩子接受妥當的治療,所以大兒子9歲時仍然不會說話。“今年又生了一個——可是老天太不公平了,他居然跟我大兒子一樣,“這位父親寫道,“求求你們救救這可憐的小生命吧。”
到這里,這個故事還是悲傷的。但這并不是一個悲劇。這是如今快滿4歲的貝內特·薩諾(Bennett Sano,中文名龍淼)的故事,他被一個美國家庭收養,如今住在西雅圖。他最近被診斷出患有烏謝爾綜合癥(Usher)——這種遺傳病不僅會使他耳聾,而且會使他在成年后失明。
貝內特是幸運的,盡管聽起來不太像。第一,在類似情況中,很少有親生父母會留下信,而信中除了準確出生日期以外所有信息都有的情況更是少之又少。這封信被保存在貝內特在孤兒院的檔案里(另一件罕見事)。命運再次給這個故事帶來了一個非常令人歡喜的轉折,貝內特的養母成功找到了寫這封信的那位父親。
報道稱,莫莉·薩諾(Molly Sano)是西雅圖一名手語翻譯,她上了寧波當地的電視臺,三天后,她就見到了貝內特的親生父母、哥哥、6歲的姐姐以及一個在貝內特被遺棄后出生的健康的弟弟。
“太多的巧合促成了這個結果,”莫莉稱。這些巧合包括:在貝內特還是嬰兒時給他看過病的醫生看到了電視報道、貝內特的親生父母沒有更換手機號、他們沒有忽視那通陌生來電。
因為擔心會惹上麻煩,那位母親起初否認了自己的身份。但是她轉念一想,又把電話打了過來。數小時后,這個特別的大家庭聚在一起——貝內特的兩位媽媽情不自禁地擁抱在一起,痛哭不止。他們需要處理一個敏感問題:親生父親的信清楚地表明,他遺棄了這個孩子,因為醫生告訴他孩子需要植入人工耳蝸,而他們一家無力承擔。
但是,莫莉和她的丈夫克里斯(Chris)——他也是失聰人士——計劃以后讓貝內特自己決定是否想要植入人工耳蝸。他們已經教會他打手語。“對我們來說,他是完美的,”莫莉稱,“這并不是一個終將失明的失聰男孩的悲慘故事,而是一個快樂、感人的故事,一個男孩碰巧進入了一個非常適合他的家庭和地方,”她說,“我們對兒子的夢想沒有任何界限。”
報道稱,貝內特親生父母的經濟狀況有所改善:這位父親如今用的手機是iPhone 6s。但是他們也認為貝內特是幸運的。“他親生媽媽反復說,既然我們已經見過你們一家了,我們看得出他在那里生活得更好,”莫莉說。
因此,貝內特就在他應該呆的地方。但是作為一名收養了兩個被遺棄的中國女孩的媽媽,我期待有一天失聰兒童的親生父母可以親自為孩子培育夢想,而不需要把孩子遺棄在街頭。GDP是一回事,但是我期待看到另外一種衡量中國成功的方式:有那么一天,再也沒有一位父親會寫下這樣一封信,然后把身有殘疾的孩子遺棄在摩天大樓的陰影之下。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