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演員間明爭暗斗,甚至為了在稿件中的排名誰先誰后都要斗上一輪的傳聞屢見不鮮。但這在李雪健身上卻從來沒出現過。對于飾演的每一個角色,他都有著近乎吹毛求疵的認真和執著。
張作霖軍裝亮相
>>>點擊進入騰訊視頻,觀看《少帥》
騰訊娛樂專稿文/周萌攝像/秦付強
和李雪健的這次對話,被定在了《少帥》開播后不久后的一個下午,我們比約定時間提前半小時到達了采訪地點——京郊某酒店的茶樓,電梯門一開,遠遠就看到李雪健早已泡好了一壺茶,等著記者的到來,而陪在他身邊的,只有妻子于海丹。
采訪李雪健,讓人有些“不習慣”。沒有經紀人或者宣傳人員追著記者審核采訪提綱,沒有大批工作人員堆滿屋子,自然也沒有提前溝通哪些問題不能問。就連妻子于海丹也在采訪開始前丟下一句“我就把你交給他們了”之后轉身離去,采訪間只剩下了記者和李雪健。這下,連中途阻撓記者提問的人都沒有了。
我們照例從他最近的一部作品——《少帥》問起,這部劇中,李雪健飾演軍閥張作霖,播出后,微博、朋友圈鋪天蓋地都是對他的贊美,“驚艷”、“帶勁”成為對他評價的高頻詞。對于大家的認可,李雪健露出孩子般的笑容:“我心里像得了獎一樣。”
已到花甲之年的李雪健始終秉持著一條原則“高調做事,低調做人”,對于每一個角色,他都有著近乎吹毛求疵的認真和執著,“你吃這碗飯,起碼的責任得有。”即便此前他曾因患上癌癥而備受折磨,也從沒產生過放棄演藝事業的念頭:“哪一部戲要是因為我下馬了,比我死還痛苦。”
是的,話題還是落到了患鼻咽癌這件事上,這是他人生中不得不提一段經歷,也無疑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李雪健卻始終面帶微笑,他說,相比病痛的折磨,他更多的是“好奇”,“一點都沒有過不去的感覺,就是好奇這個病怎么會落到我身上。”
雖然生病的后遺癥導致他的聽力有所下降——在接受采訪時,必須戴上助聽器才能聽清記者的提問;以及唾液腺功能有所減退——說一會話就要喝口水潤潤喉。但每每談起自己的角色,李雪健仍然充滿激情,他表示病痛反而讓他更加認真地對待每一個角色,因為“演一個少一個,越來越少了。”
李雪健飾演張作霖
“我不是偶像派,只能努力帶給觀眾新東西”
62歲,李雪健完成了演藝生涯中的又一次挑戰,飾演“東北王”張作霖這位中國近代史上個性鮮明、毀譽參半的亂世梟雄。
在《少帥》中,“張作霖”只是“張學良”的配角,作用是幫著文章飾演的張學良上臺階,為了這個角色,李雪健看了很多關于張作霖的書,還專門參觀了張作霖在東北的故居,對人物進行了非常細致的分析,終于將這個配角演的入木三分,既充分展現了張作霖的圓滑世故、心狠手辣、匪氣十足,又沒有喧賓奪主搶了文章的風頭,李雪健說這就是他對這個角色的要求:做好綠葉,不能給《少帥》和文章拉分。
導演張黎談及李雪健的表演,用“格外飛揚”一詞來形容,“他放肆地演,卻是全劇組的定海神針”,文章更曾在劇組當眾對李雪健鞠躬,坦言自己跟著他不光學了表演,還學會做人。但在李雪健看來,那些別人常常對他贊不絕口的敬業,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分內之事:“這是文化藝術創作最基本的東西,每個演員都得做,必須得做。”
騰訊娛樂:《少帥》中張作霖,是個“氣性很大”的角色,接這個角色時,有沒有顧慮到身體方面的原因而猶豫?
李雪健:沒有,沒有猶豫。我一直想和張黎合作,這次他找我,我非常珍惜這次機會。這個劇里頭我也只能演張作霖了,其實我演張作霖說實在也有一點年齡偏大,但張黎導演對我信任。
騰訊娛樂:演這樣一個歷史上的大軍閥、亂世梟雄,您覺得壓力大不大?
李雪健:做案頭工作的時候是有些壓力,我覺得每一個角色的創作都不會輕而易舉,天上不會掉餡餅,都得通過努力來進行實踐,每一個角色都會有壓力,這不是個事。而且,張黎導演有一句話形容,我挺喜歡的,他說我可以放肆的演,他說別看這小個子有他的假象,但骨子里頭有那股勁兒。
我覺得這部戲本子寫得挺好的,這個編劇老師挺敬業。導演呢,給我那五個字:天、地、君、親、師,讓我琢磨著演。包括描寫這段歷史的書,我也看了,還到了張家大院去進行一系列的參觀、訪問,其實這些都是文化藝術創作最基本的東西,最基本的原則,你必須深入生活。
騰訊娛樂:您出演了很多不同類型的角色,是不是什么樣的角色都難不倒您?
李雪健:也不是,我什么樣的角色都想演,這可能是每個演員根據自身的條件定下的一個藝術道路,創作道路。我還有點自知,我不屬于偶像型的,所以要經常給觀眾帶來一些新鮮的東西,不同的變化,我接角色的時候盡量地把演過的角色和要接的角色距離拉大一點,這是我根據我的條件選擇的一條道路,沒演過的倒是演起來更有吸引力,挑戰性更強,具有挑戰性才有意義。
李雪健飾演張作霖
“小文章眼淚躲在背后流,家庭在他心中很重”
演員間明爭暗斗,甚至為了在稿件中的排名誰先誰后都要斗上一輪的傳聞屢見不鮮。但這在李雪健身上卻從來沒出現過,拍了這么多年戲,他從未和合作過的演員之間有過任何不愉快,他也從不會對某些演員產生偏見。
拍攝《少帥》亦是如此,這部戲拍攝期間是演員文章身陷低谷的一段日子,因為“周一見”事件,他遭受到了大批網友的口誅筆伐,這件事李雪健也有所耳聞,但他所看到的,是文章為張學良這個角色所付出的努力,并在多個場合感嘆“小文章”的不容易。
騰訊娛樂:劇中是第一次跟文章演父子,兩人合作如何?
李雪健:我覺得文章很刻苦。他說他沒有演過類似的人物,一開始還是有些壓力,為什么?他的戲重,臺詞又多,再加上張黎導演很嚴格,每一場戲、每一句臺詞都要有歷史感、地域感、人物個性,這個小文章是非常努力的。
騰訊娛樂:您覺得他這個兒子演得怎么樣?
李雪健:作為一個前輩,我還是想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我祝福他,希望廣大的觀眾能夠喜歡上他演的這個人物。這個人物成了,這個戲也就成了。這是我的一個祝福。
騰訊娛樂:跟文章相處這么長時間,您覺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李雪健:我和小文章第一次認識的時候,我認識他,他可能還不認識我,我看了他的《海洋天堂》,非常喜歡。我覺得這個孩子演的特棒,《海洋天堂》之后他有一個《失戀33天》,他是那年的電影百花獎,我因為演《楊善洲》也是電影百花獎候選人,最后他高票得獎,很為他高興。
騰訊娛樂:這次是不是對他了解更多的?
李雪健:這一次沒有太敢干擾他,我戲少,還有一兩天喘氣的時候,他天天都在創作之中,我不敢打擾他,只不過是有時候,比如他愛人馬伊俐探班,還給我送點小禮物,我特別高興。包括小文章的媽媽也到現場,我跟他媽媽也是第一次見面,那天是拍火車站的戲,我送他上前線,那天天很冷,他媽媽來看望他,我覺得起碼就是,家人對他的期待他是記在心里的,在他心中很重。他的努力也離不開家人對他的支持,這是我感受到的,要說還有更多的了解、熟悉,也不是特別多。
騰訊娛樂:文章說演這部戲的時候壓力特別大,還一度得了抑郁癥,他那會的狀態是什么樣的?
李雪健:沒有看出來。
有時候一個演員創作的那個苦,那個心累是別人不知道的,別人知道也就沒意思了。他在現場一點都沒有表現出來,這倒是讓我現在聽了以后覺得,他是淚躲在背后去咽,我們都是有共鳴的。
騰訊娛樂:拍這部戲的時候也是文章因為出軌事件比較難的一段時間,您知不知道這個事情?
李雪健:知道。
騰訊娛樂:他有沒有向您尋求一些幫助?
李雪健:看到他認真的創作,什么都不重要了,他在那兒很認真、刻苦的鉆研創作,他就是一種回答。
騰訊娛樂:感覺他完全沒有受到外界的影響?
李雪健:我沒有資格對這個問題說什么,如果你有責任,創作的時候就會忘掉這個,要老記著那個也影響你的創作,也對不起觀眾,對不起和你一起創作的這些人。我是這么感覺的,因為要讓我看出來(影響)了,我可能就會有些擔心了,恰恰因為沒有看出來,我倒覺得好,不要干擾他,不要打攪他,讓他有更多的精力去進行創作。
《橫空出世》李雪健劇照
“拍《橫空出世》時沒減肥,很有《恥辱》感”
從事表演事業三十余載,從第一部作品一直到現在,李雪健在人們心中“戲骨”的地位已無可撼動,但他三十年如一日地對自己嚴格要求,幾乎到了戲癡的程度,偶有松懈,卻成為心中一輩子的恥辱。
拍攝電影《橫空出世》時,因為鏡頭中的自己有些胖,李雪健自責不已,至今都覺得遺憾。從那以后,對待每一個角色,他都不敢再含糊。拍攝《焦裕祿》,他每天只喝白菜湯,硬生生在一個月內餓瘦了20斤,拍攝《一九四二》他依然搶著餓,餓到盯著餅干干咽口水。而在拍攝《水滸傳》(觀劇)時,有一場劫法場的戲份,他堅持不用替身,反復八天被綁得雙臂發麻,為的,只是演好角色。
李雪健的執著為觀眾輸送了一個又一個經典角色,贏得了觀眾的口碑,但他卻希望觀眾忘記這些角色是他演的,忘掉李雪健這個演員,更多地是記住自己所演的角色。
騰訊娛樂:拍完戲后您會看自己的表演嗎?
李雪健:看。
騰訊娛樂:有沒有自己覺得不太好的地方,會反思一下這樣?
李雪健:當然有,比如說的沒有減肥。我覺得真的有恥辱感。自從當演員,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心靈的工程師,我老前輩常老師說過“戲比天大”。
騰訊娛樂:您的原則一直都是高調做事、低調做人,現在很多人反過來的,這對您來說是不是比較難以接受?
李雪健:沒有,我覺得他能夠這樣做可能就是觀眾和這個社會需要吧。
騰訊娛樂:現在很多創作氛圍也不是很好,看到這種情況您會不會也比較著急?
李雪健:我現在不太關心這個事,我倒覺得關心這種事累。比如前些年我曾經說過,拍戲現場有人打手機,不好好研究人物,當時在現場拿手機在那兒不停地打,我挺不高興的。我覺得可能會影響拍攝,也許演員這個時候互相學習、鉆研角色這些是正宗,老拿個手機老在那兒玩玩玩,不太好。但現在出門一看,人人手里都有手機,可能是不影響創作了,人家能力大,但是我不行,我沒有這個能力,我笨,還是不敢玩,但是我沒法說,大家都拿著怎么說,怕人家生氣,找不痛快。
騰訊娛樂:對很多人來說,60歲基本是快到了退休的年紀,但感覺這兩年您越戰越勇。
李雪健:沒有,這是我努力的一個方向,所以每當聽到大家夸我,包括小文章,說跟我學演戲、學做人。你知道我心里怎么想的?我都覺得我像得了獎似的,真的。
所以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口碑是金的、是銀的。你是干嘛的?你演戲就是給觀眾看的。
重病后聽力下降,拍戲時就把別人的臺詞也背下來
2001年,李雪健在拍攝電視劇《中國軌道》時,發現鼻子上長了一個小疙瘩,嗓子也開始不舒服,當時他并未在意,但一個月后,當鼻子上的疙瘩越長越大,已經嚴重影響身體狀況時,他才在妻子的陪同下去醫院做檢查,隨即就傳來了他患上鼻咽癌的噩耗。
當時,劇組立刻決定終止拍攝,讓李雪健能夠得到最及時有效的治療,但卻被李雪健一口回絕,他不愿看到因為自己生病而給劇組帶來損失,在他的一再堅持下,戲照樣拍,只是為了配合李雪健的治療,拍攝地從西安搬到了北京。
于是,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李雪健上午去醫院化療,下午去片場拍攝,每次制片人去片場探班,總會看到鏡頭前李雪健在認真演戲,鏡頭后工作人員在默默流淚的場面。雖然精神上并未把這場病當回事,但化療的痛苦卻每日都在折磨著李雪健,說話也越來越困難,戲份終于殺青時,基本也到了李雪健能堅持的臨界點。
這部戲之后,李雪健息影一年,專心治病,但生病的后遺癥卻如影隨形。放射性治療嚴重影響了他的聽力,拍戲時又不能戴助聽器,于是他就把對方的臺詞一并背下來,看著對方的口型說臺詞,拍攝難度增加了一倍,但愛戲如命的李雪健卻并未因此而放棄演戲。
60歲的年紀,對很多人來說,可以退休頤養天年了,李雪健卻覺得自己正當年,如果讓他在家歇著,反而渾身不得勁,“在片場吃著盒飯、琢磨著戲,那時候我就覺得自己特別幸福。”
騰訊娛樂:2001年查出患上鼻炎癌,但您一直堅持著上午化療下午拍戲,這段時間是怎么過來的?
李雪健:這個病剛得我一點都沒有過不去的感覺,我倒有點好奇。我說這病怎么還能在我身上出現。那個時候醫院很重視,親人很重視,大家征求我的意見,劇組、投資方,包括部隊總裝備部就想停了,讓我治病。
我說你要是這個戲下馬了,錢也花了,部隊也動員了,花了那么多錢,拍了一小半了,你要是因為我下馬了,不拍了,流產了,這個比我死還痛苦。我說不行,我必須得拍。因為沒有我演的這個角色,這部戲就接不下去了。
騰訊娛樂:那段時間是不是也挺難的?
李雪健:我倒沒有覺得難,我覺得我的愛人、我的家人、我的親人們,那一段時間挺難的。因為那個時候,就像我剛才說的眼淚是躲在人背后咽的,是往肚子里咽的。起碼是不能讓我看見的,怕影響我。
那段時間也得罪不少人,大家要來看我,還要湊錢幫我,我愛人沒接受,也沒讓人來看,包括記者們很關注,觀眾很關心,我愛人也不讓采訪,那時候牽扯到不光是我的病,還不愿意讓我的父親知道,因為我父親當時也在醫院里住著院。
騰訊娛樂:現在再去回想那段日子是不是感觸也挺多的?
李雪健:對人生、對社會、對生命有了很多的感受。我想別人的人生可能也有我們很多不知道的,所以有時候人寵辱不驚也好,寬容大度也好,愛憎分明也好等等,大家在同一個世界,就那么幾十年,珍惜,調整,互相理解。
騰訊娛樂:現在的身體狀況怎么樣?
李雪健:我現在,摘帽了,醫生已經給摘帽,不是病人了。但有一點后遺癥,聽力,唾液腺等等,有一點后遺癥,隨著年齡的增長,器官有一些退步,前些年不大明顯,這些年慢慢有點厲害,所以要不就演一個是一個,越來越少了。
騰訊娛樂:很多拍戲片場的條件都不是特別好,拍《少帥》時休息的地方也就是搭的一個簡易帳篷,身體吃得消嗎?
李雪健:有個帳篷就不錯了,好些演員連個帳篷都沒有,但是太苦的戲我們家不會讓我接,就說完成不了,比如有挺好的人物,我覺得特好,但是必須在煙火當中拍,我鼻子受不了,你不能半路把人家撂挑子扔那兒了,不負責任那不行,所以太苦的達不到的戲我們家不會讓我接。
騰訊娛樂:現在不拍戲的時候都忙些什么?
李雪健:看電視,看書,溜彎,散步,寫寫字,下下圍棋,收拾收拾小院子。我沒有值得說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