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強冷空氣的話題備受矚目。先是8-15天中長期數值預報被質疑了一番,當形勢越發明朗,西伯利亞寒潮爆發南下基本成定局之時,不少人又開始質疑,“磚家”說好的暖冬呢?我想,不如從不同的視角來看看暖冬吧。看看下面哪一款,是您心中的暖冬。大概分成這樣兩類:
1、巴薩碾軋式暖冬——從頭暖到尾,全面占優
有人會覺得,既然是暖冬,那就得從冬天開始暖到結束,今天暖,明天暖,后天還暖,總之天天都要暖。暖空氣像是巴塞羅那足球隊靈魂附體,全場從頭到尾局面占優,打得對手毫無還手之力。如果把氣溫化成曲線,大概就是這樣的。
2、遼寧男籃逆轉式暖冬——先冷后暖,大翻盤
經常看CBA的球迷,就知道遼寧男籃,總愛先挖坑,后填坑,最后逆轉對手。有時暖空氣也是如此,冬天一開始很冷,后續逐漸變暖,臨近冬天結束時,來一波小高潮,直接擊潰冷空氣。由于大家對臨近的事物印象會更深,所以冬季尾聲的大暖,就容易留下暖冬的感覺。對應氣溫走勢大致是這樣的。
但其實,我想說的是,很多時候,暖冬還有別的方式,比如:
3、中國股市震蕩版暖冬——上竄下跳,暴漲暴跌
經歷過2015年股市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中國股市暴漲暴跌,最后總點數是漲的,有時候暖冬也會采用這樣的方式,冬天的氣溫跌宕起伏,最一算總賬,還是偏暖的。目前我們遭遇的冬天,似乎可能就這種方式。
去年12月的時候,我國普遍是偏暖的,一片暖色(下面距平圖中,暖色表示氣溫偏高)。然后到了1月,情況就有變化了,南方地區一開始還很暖,1月初的時候,江南不少地方最高氣溫超過了20℃,在數九寒天中,暖的如同春天。但隨后冷空氣一來,氣溫大跳水。最近當很多人以為氣溫應該見底的時候,沒想到又要面對一輪暴跌。恐怕就算是熔斷機制,也無法抑制西伯利亞寒潮對氣溫的瘋狂打壓。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就明白了,暖冬不是看一天兩天的冷暖,而是一個冬天整體表現。暖冬不僅體現在時間上的平均,也是空間平均的結果。在氣象學的定義上,要求計算當年12月到來年2月這3個月各地總共的冷暖平均情況。因此,這90天就像是90分鐘的足球比賽(閏年91天,就當時傷停補時1分鐘),最后看的是90分鐘比賽結束時的結果。比賽過程中,可以交替領先,互有攻守。甚至也可以是,先贏個5:0,比賽最后10分鐘,被扳回4個,這樣虎頭蛇尾的暖冬。
上面提到的是時間上的平均,同時暖冬也是空間上的平均,就像是股票大盤指數,不能完全代表個股或板塊走勢。
因此全國平均的暖冬背景下,可以出現區域性的冷冬。比如最近兩年,2013年12月-2014年2月,全國總體偏暖,內蒙古板塊領漲,但是華南地區遭遇冷冬,海南廣東廣西占據跌幅榜前列。2014年12月-2015年2月的暖冬,呈現普漲格局,內蒙古依然領漲,跌幅榜上,海南依然領跌。下面的距平圖,表示各地和常年相比,偏暖偏冷的情況。距平,就是距離平均,正值為偏高、偏多,負值為偏低、偏少。
另外,氣象上對暖冬的嚴格定義,不僅是要暖,而且還要暖出一定水平。標準不止一個,相對簡明的標準是12月-來年2月,全國總體平均氣溫要偏高0.5℃以上。還有標準過于復雜,不再贅述(類似于高考的標準分,計算相對排位來定義暖冬)。
那今年冬天還是暖冬嗎?我們看看最新戰況吧,2015年12月1日-2016年1月17日(比賽已經進入下半場),全國大部偏暖。本周的寒潮會扳回一城,但恐怕寒潮過后,2015年12月-2016年1月,這兩個月全國總體依然略偏暖。
如果2月的冷空氣不給力,那么最后還是暖空氣會笑到最后。(圖文/信欣)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