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19日訊
導讀:慧球科技大股東質押股權遭強平,有分析甚至認為股權質押將成為下一個風險點,會是這樣嗎?
1月18晚間,慧球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實控人顧國平于2015年12月通過德邦慧金1號增持的8,415,174股低于平倉線且未補倉,而被強平了50萬股。慧球科技早盤跌停,隨后在午間發布重大事項公告,停牌自救。無獨有偶,此前同洲電子、金洲管道也因公司控股股東質押股份接近警戒線和平倉線,停牌以爭取時間。
股權質押被強平如何影響市場?
股權質押屬于“抵押性”貸款行為,銀行、券商都有從事相關業務。由于大股東的直接交易存在諸多限制,通過股權質押,大股東在保留控制權的同時擁有了現金流。2014年以來,隨著A股市場好轉,股權質押逐漸受到青睞。
一般情況下,股權質押業務會設定警戒線和平倉線。對于券商股權質押業務而言,據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此前的了解,一般設定的警戒線和平倉線分別為160%和140%,并對主板股票取四折質押率、對創業板取三折質押率。
而一旦質押的股票觸及警戒線,資金融出方就會要求追加質押物,或要求提前購回。如果未能追加質押且股價跌破平倉線,該份股權質押合約就會被強行平倉,標的股票賣出壓力會增加,又可能導致進一步下跌,形成負反饋循環。
但大股東也有相應的應對策略
大股東面臨股權質押平倉壓力時,可以采取追加抵押證券、追加抵押現金和贖回質押股權、停牌等舉措,如同洲電子、金洲管道和慧球科技都采取了停牌策略,以時間換空間。
不過對于前期質押比例過高,自身現金流又比較緊張的大股東而言,尤其是在市場不景氣的時候,停牌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上市股東質押股份整體風險如何?
對于面臨平倉風險的股權質押規模,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在上周五的新聞發布會曾表示,根據證監會掌握的數據,截至1月14日,場內股票質押業務低于平倉線的融資余額為41億元,占整體規模的0.6%,多數借款人通過追加擔保物等措施消除了平倉風險,目前整體平均履約保障比例約280%。鄧舸還強調,該項業務的違約處置一般通過協議轉讓、大宗交易或司法過戶等方式進行,對市場的影響有限。即便是股權質押平倉,同樣需滿足三個月內二級市場減持數量不超1%的要求。
具體到慧球科技的案例上,其設置的0.88的平倉線已經算得上非常“苛刻”,平倉門檻遠低于市場普遍水平,市場上甚至有聲音認為其是為了變相減持。
雖然是個體案例,但慧球科技還是給市場敲響了警鐘。分析認為,股東高價質押、且質押股權比例過高者更容易觸發平倉線,尤其自2015年初牛市啟動以來的股權質押風險更高。
據同花順iFinD數據,2015年以來A股市場累計出現6772次股權質押,總質押額1950億元,其中1780億元仍未到期。
據統計,在上述質押行為中,第一大股東進行質押的情形過半,相當數量的股票當前股價較質押時大幅下跌,由于多數情況下質權人都是通過盯住二級市場股價來評估風險,當前價較質押時價格下跌幅度居前的個股更接近預警線和平倉線。
PS:人人都能看到的風險,一定不是最大的那只黑天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