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18日訊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18日上午在中央黨校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要聚焦發力,首先必須下功夫領會好、領會透。這是黨中央把大家集中起來進一步學習研討的主要考慮。要深入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特別是要深入學習領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推動“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
開班式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克強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出席。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就是進入新常態。這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實現這樣廣泛而深刻的變化對我們是一個新的巨大挑戰。謀劃和推動“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就要把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作為貫穿發展全局和全過程的大邏輯。從歷史長過程看,我國經濟發展歷程中新狀態、新格局、新階段總是在不斷形成,經濟發展新常態是這個長過程的一個階段。這完全符合事物發展螺旋式上升的運動規律。
習近平強調,隨著經濟總量不斷增大,我們在發展中遇到了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經濟發展面臨速度換擋節點、結構調整節點、動力轉換節點。新常態是一個客觀狀態,是我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個階段必然會出現的一種狀態,是一種內在必然性,我們要因勢而謀、因勢而動、因勢而進。“十三五”及今后一個時期,我國仍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們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變中求新、新中求進、進中突破,推動我國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
習近平指出,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抓住了創新,就抓住了牽動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牛鼻子”。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我們必須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通過創新培育發展新動力、塑造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做到人有我有、人有我強、人強我優。
習近平強調,要著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我們要學會運用辯證法,善于“彈鋼琴”,處理好局部和全局、當前和長遠、重點和非重點的關系,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
習近平指出,要著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強盛、中國美麗。
習近平強調,要著力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實踐告訴我們,要發展壯大,必須主動順應經濟全球化潮流,堅持對外開放,充分運用人類社會創造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和有益管理經驗。要不斷探索實踐,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
習近平指出,要著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止步于思想環節,而要體現在經濟社會發展各個環節。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要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盡量做起來,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
習近平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要通過一系列政策舉措,特別是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實體經濟、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來解決我國經濟供給側存在的問題。我們講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強調供給又關注需求,既突出發展社會生產力又注重完善生產關系,既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既著眼當前又立足長遠。要從生產端入手,重點是促進產能過剩有效化解,促進產業優化重組,降低企業成本,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提高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習近平指出,新發展理念要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關鍵在各級領導干部的認識和行動。要深學篤用,通過示范引領讓干部群眾感受到新發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級領導干部要結合歷史學,多維比較學,聯系實際學,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享。要用好辯證法,對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進行科學設計和施工,堅持系統的觀點,遵循對立統一規律、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善于把握發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漸進性和飛躍性、前進性和曲折性,善于把握工作的時度效。要創新手段,善于通過改革和法治推動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發揮改革的推動作用、法治的保障作用。要守住底線,在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中及時化解矛盾風險,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層層負責、人人擔當。
習近平強調,黨的干部是黨的事業的骨干。要加強對干部的教育培訓,開展精準化的理論培訓、政策培訓、科技培訓、管理培訓、法規培訓,增強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信心和能力。要把嚴格管理干部和熱情關心干部結合起來,推動廣大干部心情舒暢、充滿信心,積極作為、敢于擔當。要支持和保護那些作風正派又敢作敢為、銳意進取的干部,最大限度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勵他們更好帶領群眾干事創業。
李克強在主持開班式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發展全局高度,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相結合的角度,對經濟發展新常態、新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重大問題作了深刻闡述,并對落實好新發展理念提出了明確要求。講話對深化各級領導干部對新常態下發展規律的認識,做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各項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希望同志們深入學習領會,做到認識上更加到位,行動上更加自覺,工作上更加有為。李克強強調,當前國際形勢錯綜復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改革發展,著力推進結構性改革,更加注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匯聚發揮全黨全國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培育發展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推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常委會黨員副委員長,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黨員副主席以及中央軍委委員出席開班式。
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解放軍及武警部隊有關負責同志參加研討班。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以及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列席開班式。
習近平在沙特媒體發表題為《做共同發展的好伙伴》的署名文章
1月18日,在對沙特進行國事訪問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沙特《利雅得報》發表題為《做共同發展的好伙伴》的署名文章。
習近平指出,沙特是我今年首次出訪的第一站,也是我擔任中國國家主席后訪問的第一個阿拉伯國家。沙特是中國的兄弟國家。中沙兩國人民友好交往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交流互鑒,在人類文明交流史上留下了深刻印記。2008年兩國建立戰略性友好關系以來,中沙關系實現跨越式發展,各領域務實合作達到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日益密切的友好合作讓兩國人民的心更緊地貼在一起。
習近平強調,互尊互信、平等相待是中沙關系健康穩定發展的牢固基礎;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是中沙關系長期造福兩國人民的強大動力;坦誠相見、民心相親是中沙友誼歷久彌新的不竭源泉。高度契合的發展理念為雙方關系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相近的發展訴求、相同的發展使命、相融的發展利益為中沙關系向縱深發展提供了持久動力。
習近平強調,中沙是有重要影響力的國家,面臨著推動雙邊關系發展的重要歷史機遇。我們要做相互支持、真誠互信的戰略伙伴,要做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互惠伙伴,要做同舟共濟、攜手同行的合作伙伴,要做往來密切、交流互鑒的友好伙伴。我期待通過這次訪問,同沙特領導人一道,提高雙邊關系水平,推動兩國互利合作向更深層次、更高水平跨越,更好造福兩國人民,共同創造中沙關系更加美好的明天。
外交部就習近平主席對沙特、埃及、伊朗進行國事訪問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
外交部今天在京舉行中外媒體吹風會,外交部負責人介紹了習近平主席即將對沙特、埃及、伊朗進行國事訪問有關情況,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外交部負責人指出,習近平主席此訪是今年中國外交的第一場重大行動。沙特、埃及、伊朗是中東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中國同三國都保持友好合作關系,政治互信日益加深,經濟聯系更加緊密,各領域交流合作順利發展。習近平主席此訪旨在鞏固傳統友好,加強互利合作,推動文明交流互鑒,深化中國同三國及地區國家關系。習近平主席將同三國領導人就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
外交部負責人表示,中沙建交以來,雙邊關系發展勢頭良好,各領域合作持續深化。此訪將對未來5到10年中沙關系和各領域合作進行整體規劃,推動雙邊關系再上新臺階。訪問期間,兩國將發表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埃及是阿拉伯、非洲和伊斯蘭大國,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埃同為文明古國,雙方友好交往源遠流長。此訪將全面規劃中埃關系未來發展,是一次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訪問。中國始終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同伊朗關系,為推動妥善解決伊朗核問題發揮了建設性作用。此訪對中伊關系發展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將成為中伊關系的里程碑,開創中伊關系全面、長期、穩定發展的新局面。
外交部負責人強調,習近平主席還將在阿盟總部發表演講,闡述我對促進中東和平與發展的政策主張,就中國與中東國家務實合作提出倡議和舉措。相信此訪將對深化中國同三國及地區國家關系產生重大、深遠影響。
人民日報署名文章:為中東和平發展注入強大正能量
明天出版的《人民日報》將發表署名為“國紀平”的文章,題目是《為中東和平發展注入強大正能量——寫在2016年習近平主席首次出訪之際》。
文章說,此次中東之行是習近平主席2016年首次出訪,也標志著習近平主席出訪足跡實現全球覆蓋。今天,中國和中東國家正在共同致力于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絲路故事書寫新的篇章。
中東三國各界人士期待習主席訪問
對于習近平主席即將進行的國事訪問,沙特、埃及和伊朗等國政要、媒體和商界人士都表示滿懷期待。
習主席此訪的第一站沙特,是伊斯蘭合作組織和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總部所在地,也是二十國集團中唯一的阿拉伯國家。沙特連續多年是中國在西亞地區最大的貿易伙伴和中國在全球的最主要原油供應國之一,中國也是沙特重要的原油出口市場和第二大貿易伙伴。目前,在沙特的中資企業多達160家,其業務覆蓋鐵路、房建、港口、電站、通訊等多個領域。
沙特媒體也對習主席此訪充滿期待。包括沙特主要官方報紙《中東報》、《生活報》等都開始為此積極準備。
埃及是最早同新中國建交的阿拉伯和非洲國家,也是阿拉伯國家聯盟總部所在地。此訪是習近平主席首次訪問埃及,恰逢中埃建交60周年,也是中國開啟與阿拉伯國家外交關系60周年,對源遠流長、歷久彌新的中埃關系具有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意義。隨著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埃及各界普遍期待習主席此次訪問,能使兩國在多領域展開更多合作。
伊朗是習主席此次出訪的最后一站。中伊雙方在高鐵、航空、通信、電力、工程機械、產業科技園區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針對中方為伊核全面協議達成作出的努力以及為中伊友好關系作出的貢獻,伊朗總統魯哈尼在回答本臺記者提問時,對中國表示感謝,并期待習主席的到訪。
新華社長篇通訊《擊楫勇進在中流——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改關鍵之年工作述評》
新華社今天播發長篇通訊《擊楫勇進在中流——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改關鍵之年工作述評》。
述評指出,剛剛過去的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之年。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堅定的決心和擔當、堅毅的勇氣和智慧,一手抓改革方案出臺,一手抓改革舉措落地,改革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一系列具有標志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改革舉措陸續出臺,改革呈現出漸次展開、破浪前行的壯美景象,人民群眾獲得感持續增強,擁護改革、投身改革的熱情與日俱增。
述評說,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無論出席重要會議還是到地方考察調研,始終關心關注著改革進展,總結改革規律,研究解決改革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使我們黨對改革的認識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引領著改革航船在正確軌道上破浪前行。
一年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先后召開11次會議,頻次更加密集,審議通過的改革方案數量更多,涉及領域更寬,推進程度更深。數字背后體現的,正是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決心。
述評指出,黨中央更加注重對各領域改革進行一體構思、統籌謀劃,更加注重改革配套、串點成線,集中打出一系列“組合拳”,一些重要改革呈現“排浪型、板塊式”推進態勢,“四梁八柱”的改革框架日漸清晰,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黨的建設制度和紀檢體制改革深入推進。
述評強調,黨中央以對黨和人民負責的態度,堅持嚴把改革方案質量關,提高改革精準發力、精準落地的能力,改革措施穿透力不斷增強。同時,要求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把“三嚴三實”要求貫穿改革全過程,既當改革促進派又當改革實干家。黨中央對已出臺重要改革措施的實施情況開展督察和跟蹤問效,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推進整改落實,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來。各地區、各部門針對改革落實“最后一公里”的督促檢查行動紛紛啟動。
述評最后指出,進入“十三五”開局之年,全面深化改革各項任務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聚焦。展望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萬眾一心,攻堅克難,就一定能夠把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引向深入,就一定能夠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新的強大動力。
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
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
《意見》提出了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四大任務,一是延長產業鏈,提升加工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二是發揮沿海地區示范帶動作用,促進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三是支持內陸沿邊地區承接產業梯度轉移,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四是引導企業有序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把強化黨內監督擺在重要位置
明天(1月19日)出版的人民日報將發表評論員文章,題目是《把強化黨內監督擺在重要位置——五論學習貫徹習近平同志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講話精神》。
《全面小康熱點面對面》深受關注
今天下午,《全面小康熱點面對面》贈書儀式暨座談會在北京首都師范大學舉行。會上,青年教師和學生代表們與編撰該書的相關專家學者們面對面交流了學習該書的心得體會。
而在北京市什剎海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專家學者們也圍繞書中涉及的環保、養老等老百姓最關心的熱點問題,為群眾們答疑解惑。《全面小康熱點面對面》出版發行后,迅速引發了社會關注,成為廣大干部群眾齊心合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連心橋”。
國內聯播快訊
70城市房價環比繼續小幅上漲
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70個大中城市房價最新數據,2015年12月份,我國新房和二手房價格繼續小幅上漲。其中,新房環比最高漲幅為3.2%,高于上月0.3個百分點,二手房最高漲幅為3.3%,高于上月1.4個百分點。
藏傳佛教活佛查詢系統正式上線
藏傳佛教活佛查詢系統今天正式上線,第一批公布了870位境內活佛的信息,包括活佛的姓名、法號、教派、活佛證號、所在寺廟等八項信息,電腦和手機上均可以使用。
UNDP大熊貓形象大使征名活動啟動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形象大使全球征名活動在成都啟動,將以互聯網為主要平臺,為雙胞胎大熊貓形象大使進行征名。這對大熊貓去年9月在四川出生,后被選為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歷史上第一對動物形象大使。
鄱陽湖白鶴萬里遷徙路線首次公布
經過衛星跟蹤器半年多的記錄,國內首份鄱陽湖白鶴遷徙路線公布,顯示白鶴每年9月份離開繁殖地俄羅斯亞納半島進入中國,經由齊齊哈爾、曹妃甸至鄱陽湖,這一發現也對白鶴生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我臺推出《中國經濟年報》特別報道
我臺財經頻道將在明晚推出大型直播報道《中國經濟年報》。
美宣布針對伊朗導彈計劃新制裁
就在16號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正式執行,歐盟、美國宣布解除對伊朗相關經濟制裁一天之后,美國財政部17號發布聲明,宣布針對伊朗彈道導彈計劃的新制裁。
美國財政部宣布,新的制裁將針對“支持伊朗彈道導彈計劃”的11家企業和幾位個人,任何金融機構或公司都不得與他們進行交易。
美國總統奧巴馬17號警告說,如果伊朗繼續開展彈道導彈計劃,美國將對其實施進一步的制裁。
在多次指控伊朗違反聯合國禁令試射彈道導彈后,奧巴馬政府去年年底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名單,準備對伊朗、阿聯酋等國家與伊導彈計劃相關的公司和個人實施新的經濟制裁。但此后,白宮推遲了這項制裁措施的宣布。內部人士稱,美國擔心,一旦因出臺新制裁措施惹惱了伊朗,被伊朗扣押的多名美國人將無法順利獲釋。
16號,伊朗宣布釋放四名美國和伊朗雙重國籍人士,以及一名美國學生。作為交換,美國也釋放了7名伊朗人。在確認美國的5人都已獲釋后,美國才在17號宣布了新的制裁措施。
18號,伊朗外交部發表聲明譴責美國的最新制裁。聲明說,伊朗的導彈系統不是為了運載核彈頭而設計的,因此不違反任何國際法,伊朗將以更嚴肅的態度進一步發展導彈計劃,來回應美國的制裁。伊朗總統魯哈尼17號也表示,伊朗不會因為達成核協議就完全信任曾多次違背承諾的美國。
國際聯播快訊
法國一藥物試驗致1名志愿者死亡
法國衛生部15號通報說,法國一家實驗室在為一種新的口服藥物進行Ⅰ期臨床試驗期間發生事故,已導致服用藥物的90名志愿者中的6人入院治療。目前,已有一人身亡,另外5人“情況穩定”。
這種試驗藥物由葡萄牙一家制藥企業研制,用于治療情緒紊亂、焦慮癥以及與神經退行性疾病相關的運動機能障礙。
“獵鷹9”火箭海上回收嘗試再次失敗
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17號成功發射了搭載一顆海洋觀測衛星的“獵鷹9”火箭,但此行更受關注的任務——火箭第一級海上回收嘗試再次以失敗告終。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去年12月曾成功實現了在陸地平臺對“獵鷹9”火箭第一級的回收。與在陸地平臺回收相比,海上回收成本更低,也更為艱難。這家公司此前曾數次嘗試把“獵鷹9”火箭第一級降落在海上無人船上,但是均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