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停播,個人選擇還是時代使然?
上周,《超級訪問》和《康熙來了》兩檔明星訪談類節目的停播引發業內和媒體熱議。前者從2000年開播已經有16年的歷史,曾在內地風光一時;后者從2004年開播,透過網絡的傳播,更成為兩岸青年人尤其是80后的青春見證。最后一期《康熙來了》于1月14日播出,在已經關閉燈光的攝影棚中,蔡康永和小S手牽手向觀眾道再見的剪影被很多網友定格,貌似一個時代的落幕。唏噓之余也不禁發問,兩檔現象級的談話節目同時停播,是純屬巧合還是趨勢使然?
《康熙來了》在停播前曾做過一期節目,嘉賓是兩位幕后制作人王偉忠和詹仁雄,從那期節目的訪談內容看,《康熙來了》的停播更多是蔡康永的個人意愿。“它沒有必須要停,它沒有任何跡象是觀眾不喜歡。”在制作人詹仁雄看來,《康熙來了》在臺灣地區的收視率并不差,人氣依然很旺。但是,記者作為一個“康熙”的老觀眾,能夠明顯感覺到這檔節目的下滑之勢,綜藝咖常年霸屏、話題漸趨瑣碎無趣,時而大腕明星做客才會成為節目再博高關注的一劑強心針。因此,無論是從市場前景還是從經濟利益考慮,已經在內地打開市場的蔡康永選擇此時說再見都不難理解,既能給粉絲們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自己也能保持著一份優雅和體面,正所謂“能夠在節目最好的時候結束,是最好的選擇”。
至于《超級訪問》的停播,李靜就表示是出于個人轉型。她本人在做投資基金,戴軍現在做天使投資人。“嚴格來說,跟大時代沒有關系,人們需要說話的節目,現在是碎片化的時代,僅真人秀滿足不了大家。”
不過,在業內人看來,“超訪”停播和真人秀的碾壓式發展有很大關系。某電視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談話類節目在整個綜藝節目的發展上,已經非常沒有競爭力了。《超級訪問》停播了,《魯豫有約》不斷遷徙輾轉播出平臺,《楊瀾訪談錄》則升級為《人生相對論》在北京衛視季播。像《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這種根上的明星訪談類,之所以還保有生命力,也是多年都在尋求變化,加入綜藝元素的結果。”
停播或是因為已經嗅到死亡的氣息,與其被市場和觀眾拋棄,不如優雅體面地主動告別,去尋找另一種全新的開始。畢竟,在十多年的時光里,它們輝煌過,這就足矣。馮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