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的基本介紹
海參,為刺參科動物刺參或其他種海參的全體,是生活在海邊至8000米的海洋軟體動物,有人稱之為“海人參”,因補益作用類似人參而得名,據今已有六億多年的歷史。
海參以海底藻類和浮游生物為食,全身長滿肉刺,廣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我國南海沿岸種類較多,約有二十余種海參可供食用,海參同人參、燕窩、魚翅齊名,是世界八大珍品之一。
海參捕得后,除去內臟,洗凈腔內泥沙,入適當的鹽水中燒煮約1小時,撈起放冷,經曝曬或烘焙至八、九成干時,再入蓬葉液中略煮,至顏色轉黑時,取出曬干。
海參,既是宴席上的佳肴,又是滋補人體的珍品,其藥用價值也較高。祖國醫(yī)學認為,海參“甘、咸,溫,補腎益精,壯陽療痿”。《隨息居飲食譜》中說:海參能“滋陰補血,健陽潤燥,調經,養(yǎng)胎,利產”。
我國是一個盛產海參的國家,沿海各省都有出產,分為梅花參、刺參、大烏參、白石參、元參、黃參、茄參等。據《本草綱目拾遺》中說:奉去海參屬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