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昆明1月17日電(記者岳冉冉)目前,云南稻作的品種和技術在越南、老撾、緬甸、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亞、孟加拉國等廣為使用,云南的兩系雜交稻累計推廣面積已達100萬畝。
這是記者近日從云南省重大科技成果發布會稻作專場上獲得的消息。對云南稻作走紅南亞、東南亞多國的原因,云南省稻作專家盧義宣表示,主要依靠三大“法寶”:一是云南稻作產量高,平均畝產高于南亞、東南亞國家的稻作畝產;二是云南稻米味道好,其清香、彈牙的口感與當地人民喜歡的大米口味十分接近;三是云南稻作物理性狀好,株高矮,抗倒能力強,而當地國家的稻作品種卻普遍稈子高,易倒伏。
目前云南的兩系雜交稻在越南、老撾、緬甸等國示范推廣,累計推廣面積已達100萬畝。“云南先后有1000多人次的科技人員到南亞、東南亞進行稻作科技指導。”盧義宣說。
據介紹,目前,云南已在緬甸、老撾、越南、孟加拉國、柬埔寨等國合作建立了農業科技示范園,在越南、緬甸、老撾等國建立了品種展示基地。“云南稻作平均單產現在已達400公斤,科技發揮了重要作用。”云南省科技廳廳長龍江說。
數據顯示,目前云南稻作品種和技術累計應用面積5500萬畝、增產超過20億公斤、直接經濟效益超過60億元。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