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相關工作正在穩步推進,市場對于注冊制改革的討論從未停止,有投資者擔憂改革會對市場估值產生影響。對此,應看到實施注冊制改革將堅持循序漸進、穩步實施的原則,注冊制改革將處理好改革的節奏、力度與市場可承受度的關系。在監管部門制定規則和推進改革過程中,市場的可承受度難以被忽視。
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是十八屆三中全會做出的明確要求,也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實施的重要任務,對于進一步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取向,建立健全市場主體各負其責的體系,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擴大資本市場包容性和覆蓋面,提高直接融資比重,保護投資,便利融資,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
股票發行融資是資本市場的基礎功能之一,也是資本市場合理配置資源的重要手段。推進股票發行注冊制改革,有利于培育和形成市場自我約束機制,有利于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有利于提高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有利于實現投融資功能平衡協調和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對于注冊制改革這一方向和長遠意義,市場并無分歧。
對于注冊制改革,市場更多的是關注發行價格和發行節奏是否會一步到位放開,發行進入大擴容時代,從而對市場造成沖擊。對此,首先應看到,證監會多次強調,注冊制改革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會一步到位,對新股發行節奏和價格不會一下子放開,不會造成新股大規模擴容。這意味著注冊制改革難以忽視市場可承受度。就短期市場情況來看,證監會除做好注冊制各項準備工作外,將繼續按照現行規定,做好新股發行審核工作,新股發行受理工作不會停止。注冊制實施后,現有在審企業排隊順序不作改變,確保審核工作平穩有序過渡。
其次,在未來注冊制平穩過渡后,新股發行將進入由市場自身調節的時代,發行定價和節奏都將交由市場抉擇。這一方面要求實施注冊制后,監管部門重點對發行人信息披露的齊備性、一致性和可理解型進行監督,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嚴格處罰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等行為;另一方面,與股票發行核準制度相比,注冊制是一種更為市場化的股票發行制度,其主要內容是以信息披露為中心,完善信息披露規則,由證券交易所負責企業股票發行申請的注冊審核,報證監會注冊生效;股票發行時機、規模、價格等由市場參與各方自行決定,投資者對發行人的資產質量、投資價值自主判斷并承擔投資風險。這意味著,在市場走弱時,發行價格可能難以達到發行方的“心理價”,甚至存在發行失敗、上市破發等情況,發行方將不得不選擇更為合適的發行時機。屆時,市場之手將順利調節發行節奏和規模,新股市場有望進入良性循環。(記者蔡宗琦)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