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為如廁有特殊需求的人,比如女兒帶年長、行動不便的父母;爸爸帶年幼的女兒;媽媽帶嬰幼兒等上廁所提供便利的一種新式衛生間。第三衛生間
早報記者 何穎晗 姜麗鈞
飯店、旅游景點、交通樞紐的女廁所門前排隊的現象是否已經減少?
昨日,上海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公布“公共場所男女廁位調查”,結果顯示按現有標準,地鐵站點的公共廁所男女廁位比不合格率接近一半。而如果按照即將修訂后的新標準,上海地鐵站點有七成公廁男女廁位比未達標。申通公司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已經在結合新線開通及老舊線路改造加造廁所,同時提高男女廁位比,并且計劃2016年在每個車站設置第三衛生間。
65.2%女性如廁需排隊
截至2015年底,上海納入統計的公共廁所有8735座。
上海市容環境質量監測中心主任張峰坦言,目前女廁所排隊問題成為擺在面前的一項新課題,當前環衛公廁和農村公廁的男女廁位比僅達1:1.07,社會公廁的男女廁位比也僅達1:1.19。
此前,上海市婦聯關于《上海公共場所男女廁位設置狀況調查》的報告指出,現有公廁廁位男多女少,女廁所排隊問題突出。在排隊頻率上,59.6%的男性很少遇到排隊的情況,表示經常或偶爾需要排隊的女性分別為43.8%、41.0%。在排隊時間上,65.2%的女性一般要排隊1-5分鐘。
2015年9月至10月期間,市婦兒工委就地鐵站點公共廁所男女廁位比設置狀況開展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女廁位總量為192個,不含小便器的男廁位總量為137個,男女廁位比是1:1.4,最高比是1:2.3,最低比是1:0.6。
市婦兒工委表示,按照2007年版“公廁標準”,軌道交通地鐵站公廁屬于其他區域場所,按照不含小便器男女廁位比1:1標準計算,上海地鐵站點公廁男女廁位比未達標的占42.86%。如果按照即將發布的新標準,不含小便器的男女廁位比標準應為1:1.5,未達標的公廁數量占總體的73.81%。申通地鐵規劃技術部何斌回應稱,對于軌道交通來說,廁所數量更為重要。“一些老的線路,如1號線、2號線由于建設比較早,配套設施不完善,甚至全線都沒有廁所,在舊有線路上改造難度確實很大。我們將會結合新線開通及老舊線路改造加造廁所,同時提高男女廁位比。”何斌稱,在新開通的12、13號線新延伸段的建設中,已經注重了廁所的數量和廁位比。
首增“第三衛生間”內容
2007年,上海開始實施《城市公共廁所規劃和設計標準》,一度對公廁的規劃設置和設計起到了規范指導作用。不過,這一標準如今已不適應發展需要,比如對于公共廁所設置密度的描述方式不統一、與建筑行業標準的協調匹配性不夠等等。
昨日,上海市市容環境質量監測中心主任張峰表示,市綠化市容局已經在2015年立項啟動修訂2007版《標準》,新版預計將于2016年內發布。他介紹,本次標準的變化首先調整了男女廁位比例,舊城區、舊城區改造地區、新建居住區:女廁位和男廁位比應為1~1.5:1;商業區,商場,重要交通客運設施,重要文化設施,重要商業、服務、醫療設施:女廁位和男廁位比應為2~3:1。
另外,新的標準中首次增加了第三衛生間和通用廁間的內容,計劃在2016年底,全市一、二類環衛公廁第三衛生間的配置比例逐步提高,中心城區達到10%,郊區達到8%。
據悉,首批學校男女廁位比改建試點區縣,包括長寧區、虹口區、靜安區、楊浦區和浦東新區,在試點改建工作完成后,也將形成一套可操作、規范化的工作流程和技術指導方法。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