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民馬先生在新街口金陵飯店負一層的芳芳法餐廳用餐,因自帶一瓶紅酒,餐廳在收取50塊的酒水服務費之外,另收了20塊一個的杯子清洗費,對此馬先生不能理解,餐廳方面卻表示是遵守消法制定的。那么,消法有這方面的規定嗎?這費用究竟該不該收呢?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柳揚
驚訝的消費者
自帶紅酒被收20塊一個的洗杯費
馬先生網上自述,今年1月4日晚,與友人在南京金陵飯店負一樓的芳芳法餐廳就餐。當晚朋友過生日,將收到的生日禮物中的一瓶紅酒取出,準備在餐廳飲用。服務生見后,表示要另收取50元開瓶費,馬先生沒異議。但當服務生拿來三個酒杯后,又說每個杯子要再額外收取20元清洗費。沒杯子無法飲酒,馬先生只有同意。馬先生上傳的賬單顯示,當晚總消費1264元,其中酒水服務1次50元,手工水晶紅酒杯3個杯60元。
馬先生于次日向南京鼓樓區物價局投訴,對方給出的回答是:“如果那個服務員已告知你每個杯子要收取20元清洗費,那就可以收!”
馬先生表示,自己經常出入各種餐飲場所,餐廳收50元開瓶費自己沒有異議,但對杯子清洗費,自己和很多朋友都是聞所未聞,況且還是按20元/個算。
眾網友反應
有人見怪不怪,有人感嘆竟有如此霸王條款
對于馬先生的投訴,有網友說:“在上海很多西餐廳都是這樣的啊,國外更普遍,要是每個人都帶酒不額外收費,店里的酒也不用賣了?!边€有人認為“餐廳已經事先告知了,同意了就等于一個愿打一個愿挨?!?/p>
不過,更多的網友對此持不同的意見?!安荒芤驗樵诟呒壊蛷d里面就可以亂收費。雖然不差錢,但是必須花的明白。”
“我覺得不合理,就像在飯店就餐,中途要求更換一個餐盤是否就要另外收20塊的清洗費呢?餐飲業的這種臭毛病不能慣著。”
網友zw1980則質疑:“商家口口聲聲說自帶酒水是增加了不必要的人工和餐具損耗,那請問如果我自己開瓶自帶杯子,還收開瓶費和清洗費嗎?……我點了帶走不在店面飲用,是否要在價格上減去開瓶費和酒杯清洗費?”
這收費《消法》允許嗎?
當事餐廳——
《消法》有規定可以收“附加服務費”
在馬先生的網帖后面,記者看到這家餐廳店長的跟帖辯白,上面寫著:餐廳已經在迎賓處、結賬臺、vip品酒區等地有不下四處標語告示“謝絕自帶酒水”,在客人執意要開自帶酒水的情況下,會事先明示服務費標準。
店長跟帖中還寫道,餐廳允許使用自帶酒水,除影響餐廳酒水收入外,會不可避免地產生服務資源的附加消耗或額外占用,如服務生勞動量增加,酒具損耗,餐具洗滌工作量及能耗增加等。
記者采訪時,餐廳負責人表示,20元的杯子錢,包括杯子的損耗,使用,清洗費用,店內只向顧客提供一種紅酒杯,顧客只有購買了店內的紅酒,他們才可以免收酒杯的費用。
對于收費方式,跟帖中表示:根據《消法》、《民法通則》、《合同法》等法律中相應的“公平”、“等價有償”的規定向客人收取相應的“附加服務費”。50元/開瓶+20元/杯服務費和南京市場上類似等級餐廳150-300元/開瓶的標準相比更加靈活。
南京市消協——
收洗杯費違背餐廳服務基本規范
“餐廳為顧客提供杯子要收洗杯子費,那么提供碗筷是不是也收洗碗筷的錢呢?使用餐桌椅是不是也還要另外收費呢?”對此,南京消費者協會秘書長許明在接受揚子晚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餐廳對于消費者自帶餐廳沒有的酒水而收取一定的費用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在這之外再收取杯子清洗費就有強制消費的嫌疑,違背了餐廳服務的基本規范和公平原則。
為消費者提供酒杯這是餐廳服務的一項基本條件,就算消費者不飲酒,餐廳也應該提供。許秘書長表示,以洗杯子為由收費這是他過去聞所未聞的,個人覺得“太不像話”。
“我們做過一個消費模型,一家企業侵害了一個消費者的權益,會直接導致96名消費者對這家企業失去信心,企業這樣做得不償失,看起來是賺了一個洗杯子的錢,實際上失去了更多消費者的心?!?在許明看來,這樣的做法不僅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更不利于餐廳本身的經營。
市場行情
南京餐飲也鮮有“洗杯費”
多家知名酒店連開瓶費現在都不收了
記者采訪中,南京多位酒店餐飲界人士都表示,“杯子清洗費”一說聞所未聞,業界應該沒有這個收費名目。與自帶酒水相關的收費通常只有一個被廣大消費者熟知的“開瓶費”。而事實上,即便是這個“開瓶費”也已經被一些注重自身形象的知名酒店、餐飲企業所摒棄。包括金陵江濱酒店、金陵會議中心、萬達希爾頓、南京國際青年會議酒店、豪華酒店圣和府邸等在內的南京多家業界知名企業都表示,目前已經不再收取開瓶費了。
記者截稿時獲悉,在遇到馬先生的投訴之后,上述這家位于新街口的芳芳法餐廳表示,已經重新調整方案,在餐廳菜單上標注:自帶酒水需收取150元一瓶的服務費,不再單獨收取酒杯的費用。
多說一句>>>
懂取舍,也是經營智慧
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現象。對于“開瓶費”這類的餐廳“非主營業務”收入,一邊是知名餐飲企業、大酒店不收了;一邊是部分餐廳怎么也舍不得放棄這部分收入,想著搞出點新名堂收消費者的錢,被投訴了,趕緊改頭換面調整一下方案。這會讓“數學控”家長怎么想?他們或許已經忍不住要喊來家里上小學的兒孫,來來來,做道應用題,算算“哪種收費更劃算”。
同樣一件事,企業做到一定層次和高度,關注的東西可能就不一樣了。越是厲害的企業越聰明,懂得在取舍之間贏得越來越多的顧客。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