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1月8日電(記者鞏志宏、齊雷杰、白林)歷史形成的高污染、高排放產業結構是河北省大氣污染嚴重的根本原因。從2013年起,河北牽“牛鼻子”、打攻堅戰,加大化解過剩產業和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全省單位GDP能耗下降明顯,三次產業結構得到初步調整優化。
2013年以來,河北大力實施“6643”工程”(即到2017年削減6000萬噸鋼鐵、6100萬噸水泥、4000萬噸標煤、3600萬重量箱玻璃產能),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化解過剩產能、治理大氣污染。
河北省省長張慶偉8日在河北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十二五”期間河北化解過剩產業實現重大突破,累計壓減煉鐵產能3391萬噸、煉鋼4106萬噸、水泥6231萬噸、煤炭2700萬噸、平板玻璃3717萬重量箱。鋼鐵、水泥等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較2010年下降10個百分點,全省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23%以上。
目前,河北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三次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12.6∶52.5∶34.9調整優化為12.0∶48.1∶39.9,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高于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增幅高于傳統產業,裝備制造業增幅高于鋼鐵行業。
記者了解到,為完成壓減產能任務,河北在全國率先將鋼鐵落后產能高爐標準由國家規定的400立方米及以下提高到450立方米以下,轉爐標準由30噸及以下提高到40噸及以下。目前屬于國家產業政策淘汰類的鋼鐵產能已基本淘汰,一批不屬于淘汰范圍的產能也被壓減淘汰,經濟社會付出了傷筋動骨的代價。
“盡管壓產能治污染影響生產總值增速約0.9個百分點,全省經濟運行仍保持在合理區間,預計比上年增長6.8%。”張慶偉說,“十三五”期間,推進轉型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仍是河北發展目標的關鍵詞之一。預計到“十三五”末,河北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產能分別控制在2億噸、2億噸、2億重量箱左右。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0%以上。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