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羅安達1月7日電特寫:堅持就有收獲
新華社記者王丙飛
隨著2016年的到來,中鐵國際集團安哥拉分公司總經理顏世強和執行董事舒三紅看上去較前段時間輕松、舒展了一些。此時,公司方面已為新的一年拿下上億美元的建筑合同。
據顏世強介紹,公司的項目包括首都羅安達、中部省份萬博、南部本格拉三個鐵路培訓中心和30公里長的羅安達鐵路復線建設,其中羅安達培訓中心已經破土動工,其余項目開工在即。上億美元的建設項目,在安哥拉算不上大手筆。不過,它可能應驗那句俗話: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2015年國際油價低迷,非洲數一數二的產油大國安哥拉也遭遇了內戰結束13年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困難,戰后持續多年的高速經濟增長戛然而止。羅安達的氣候依然四季如春,但是眾多中資企業卻遭遇了戰后最寒冷的經濟冬天。
安哥拉經濟嚴重依賴石油,油價萎靡不振致使其財政收入銳減,外匯儲備迅速枯竭,當地貨幣寬扎對美元匯率暴跌超過45%,黑市匯率暴跌則超過150%。由于中央政府采取戰后最嚴格的外匯管制,市場上很難見到美元流通,安方拖欠工程款的現象極為嚴重,很多基礎設施工程被迫停工。受外匯管控和短缺影響,當地中資企業,特別是中小民營建筑企業和貿易公司被迫停工、裁員,甚至瀕臨破產。目前,在安哥拉的中國人已經從高峰時的26萬人驟降到不足10萬人。
中國在安哥拉從事戰后重建及雙邊貿易的大型國有企業和上市公司約50家,民營企業近500家。2015年安哥拉的日子不好過:百業蕭條,資金鏈斷裂,治安惡化,失業率居高不下。很多難以為繼的中資企業開始裁員、歇業,或者撤離,但中鐵國際集團安哥拉分公司選擇了堅守。
顏世強所在公司脫胎于川鐵國際,2014年8月才升級為現名,其上億美元的建筑合同為剛剛開始的2016年開了好頭。舒三紅告訴記者,安哥拉經濟形勢嚴峻,工作和生活環境不盡如人意,但是艱難的環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長,有利于鍛造無堅不摧的企業精神,堅持就有收獲。
中國駐安哥拉大使崔愛民表示,對于當地中資企業來說,2016年是機遇和挑戰并存的一年,機遇大于挑戰。中安兩國正就多領域合作,包括貨幣互換問題等進行洽談。此外,中安合作框架下的許多工程項目也將啟動。他相信,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中安合作將出現新局面。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