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孫璐璐
昨日公布的2015年12月外匯儲備數據或令人民幣匯率走勢雪上加霜。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為3.33萬億美元,較上月末大降1079億美元,創歷史最大單月降幅,遠超市場預期。
業內普遍認為,12月外匯儲備巨量下跌與資本外流規模加大有關。招商銀行總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稱,去年12月美元偏弱,非美貨幣普遍有所反彈,因此外匯儲備不應存在顯著的匯率估值損失;此外,去年12月央行干預人民幣匯率的力度有所減小,對外匯儲備的主動消耗應低于前幾個月。
“超預期的降幅可能對應的是資本外流規模加大,這也可以解釋當月央行為何會暫停部分外資行的跨境業務?!眲|亮稱。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央行去年12月末對個別外資行進行窗口指導,暫停其跨境及其參加行的境內外匯業務,目前涉及的外資行包括渣打銀行、星展銀行、德意志銀行等。據一家外資行人士介紹,目前在岸和離岸人民幣價差較大,境外銀行可通過境內代理行購買或售出人民幣,從事跨境人民幣購售業務等存在豐厚的匯差套利空間。
央行官網昨日刊文稱,一些投機勢力試圖炒作人民幣并從中牟利,其交易行為與實體經濟需求無關,不代表真正的市場供求,只會導致人民幣匯率異常波動,向市場發出錯誤的價格信號。面對這些投機勢力,央行有能力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不過,外匯儲備的超預期大跌將加劇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的悲觀情緒。劉東亮稱,外匯儲備超預期下降會令市場猜測,央行后續干預匯率難以保持足夠的力度和節奏,因此可能不利于穩定匯率,資本外流壓力恐將持續。
實際上,受人民幣貶值預期影響,2015年多數月份外匯儲備處于減少通道,若要緩解外匯儲備的持續性減少,興業銀行兼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要進一步加快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改革,從而釋放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持續預期,繼而緩解因此帶來的外匯儲備持續“失血”的問題。
更為重要的是,魯政委認為,近期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和由此帶來的外匯儲備巨量減少,都是市場尚不適應人民幣匯率改革的表現?!笆袌鏊f的匯率暴跌,只是因為過去人民幣匯率不夠市場化而導致走勢太穩。在市場化的環境下,過于穩健是不正常的。感覺暴跌只是因為還不習慣,其實人民幣匯率原本就不該那么‘穩’,未來波動將是常態,市場適應了就會理性冷靜地看待人民幣匯率的波動?!?/p>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