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強經常去戰友侯建林的墓前看看
郁強每次看望戰友侯建林的母親,都會帶去一些生活用品
“好孩子,你又帶這么多東西來做什么!”62歲的南京阿姨余蘭英站在自家的院子里,一邊“埋怨”一邊接過一名中年男子遞來的包裹。“天冷了,給你買了個熱水袋。”男子解開袋子,將說明書翻出來,開始耐心地講解起來:“你看,這邊接電源……”
看似家常的一幕,背后卻有一段不尋常的故事。實際上,這名男子與余蘭英沒有任何血緣關系。他叫郁強,今年40歲,是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岔路派出所的一位民警。2007年,郁強的戰友侯建林因車禍去世。從那時起,他便替早逝戰友承擔起了為人子的重責。多年來,戰友母親余蘭英為此感慨不已:“我自己的兒子沒了,沒想到,老天又安排了一個兒子給我。”
現代快報記者 王煜 劉靜妍/文 馬晶晶/攝
承諾
“以后我就是你們兒子”
他要替去世戰友盡孝
2015年12月一個冬日的午后,郁強穿著一身黑衣,小心翼翼地從車里取出一捧白色的菊花,抱在懷里,朝青龍山上走去。
上面,一座座墳塋沿著半山腰鋪展開來。郁強在一面墓碑前站定,緩緩彎下腰,將倒在一旁的酒瓶扶起來。“這酒是我上次帶來的。”郁強瞇著眼睛,輕輕擦了擦碑上的文字,然后將花放在了石階上。他后退了一步,放得不太正,又躬身上前將花挪了挪。
這座墳包里埋著的,是郁強早逝的老戰友侯建林。“我們是同年兵,又是老鄉,還分在一個營。”郁強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自己和侯建林都是江寧人。1992年,郁強與68名江寧老鄉同期入伍,被分到了天津某部服役。“建林比我小兩歲,都是第一次離開家。”在部隊里,侯建林性格開朗,很會活躍氣氛,而郁強喜歡安靜,性格沉穩。老鄉加上戰友的關系,兩人成了無話不說的好朋友。
1995年,郁強考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而幾乎就在同時,侯建林退伍回到了老家。盡管一個在部隊一個在地方,但兩人一直保持聯系。
2006年11月,郁強轉業回南京,成為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岔路派出所的一名民警。距離近了,老戰友間的走動更加頻繁。“那時候就去過侯家,他家住在湯山,感覺條件不是十分寬裕。”郁強說。
戰友相聚的日子并沒有多久。2007年7月,一場車禍奪走了侯建林的生命。接到噩耗,郁強趕到兄弟家里,面對痛失愛子的兩位老人,他淚如泉涌。“以后我就是你們的兒子,我會替他養你們。”
這不是一句簡單的安慰,為了這份承諾,他堅持了8年多。
堅守
不僅承包老人的生活用品,還隔三差五送去生活費
從郁強的工作地岔路派出所到侯家所在的江寧區湯山街道龍尚社區,開車要一個多小時。2015年12月,記者跟著郁強來到了余蘭英家。山村小路蜿蜒崎嶇,郁強說,這條路他走了近9年。
“阿姨,我回來了!”郁強拎著一個塑料袋,進門就喊了起來。正在院子里干活的余蘭英見到郁強,開心地笑了。郁強進了屋,將塑料袋里的東西一件一件地往桌子上放。“這是電熱水袋,這是護手霜,這是膠皮手套,對了,這種洗潔精不傷手,我給你買了一大瓶。”余蘭英最近在一家工地的食堂幫人洗碗,前幾天她曾經向郁強提過“老板買的洗潔精傷手”。一句無心話卻被郁強記在心里。
每到逢年過節,郁強都會拎著大包小包來到侯家。“我都怕他來,他每次來都會花不少錢。”余蘭英說,郁強不僅“承包”了家里的生活用品,還隔三差五地給他們送去生活費。“我就是農民,沒什么收入,這些年實際上都是郁強養著我跟老頭子。”2014年10月,余蘭英的丈夫因為胃癌去世。由于大女兒已經出嫁了,郁強想把余蘭英接到市區生活,但是老人暈車,不愿意出門。8年多來,郁強平均每個月都會來看望余蘭英。鄰居歐大媽感慨不已:“我們都說,他們家又來了一個兒子。”
“做夢也想不到,老天又安排了一個兒子給我。”提起郁強,余蘭英總是一臉自豪。
家人
默默付出這么多年,妻子的理解和支持是他的堅強后盾
盡管每個星期只有一天假,平時還經常值夜班,但郁強仍然想辦法抽出時間去看望余蘭英。
同事徐成平告訴記者,兩年前的一天早晨,剛剛值完夜班的郁強找到了他。“他讓我幫忙開車,跟他一起去一個戰友的家。”徐成平回憶,那天郁強買了一些衣服和鞋子,急著要給老人送過去。“鞋子尺碼常常有偏差,郁強一次買了兩雙一樣的鞋子,一雙38碼、一雙39碼,拿去讓老人試穿之后,把不合腳的一雙再帶回來退掉。”郁強的細心,讓徐成平時隔兩年依然記憶猶新。“考慮得這么周到,很多親生兒子都做不到。”
而郁強的默默付出,幾乎沒向任何人提起。“單位里很多人都不知道。我們平時走得近他才跟我說。”同事徐成平說。
讓郁強欣慰的是,他的舉動得到了妻子朱才英的理解和支持。朱才英說,她和兒子也跟著郁強去看望過老人好幾次。“我們一家和老人坐在一起吃飯,感覺就像多了一對父母。”
推薦人:南京市公安局江寧分局岔路派出所民警 徐成平
一句承諾有多重
郁強用行動來回答
從2007年至今,郁強一直在替早逝的戰友承擔為人子的責任。每逢節假日,他再忙都會抽出時間去看望戰友的父母。買衣服、買鞋子時,他通常會同樣的款式一次買兩種尺寸,等老人家試穿完畢后,再留下一件最合適的。我跟郁強年紀相仿,到了我們這個年紀,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憑良心說,即便是對自己的親生父母,我也做不到這么細致。郁強能做到,一方面固然是他平時就很細心,另一方面,他是打心眼里把戰友的父母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
從我的角度來說,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不難,連續做幾件好事,好像也不是什么特別難的事。然而,照顧戰友父母這件事,郁強一干就是這么多年。我們基層民警平時工作就很忙,還要照顧自己的一家老小,時間上更加捉襟見肘。郁強夫妻二人都是工薪階層,可在替戰友盡孝這件事上,他們倆從來沒有計較過。我看著郁強忙得團團轉,看著他青絲變白發。可是不變的,是他恪守承諾的決心。我終于知道這份承諾有多重。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