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連線騰訊手機管家安全專家陸兆華了解到,熊老漢遭遇了“假冒公檢法詐騙”,此種網絡詐騙也是不法分子慣用及成功率較高的詐騙手段之一。
何為假冒公檢法詐騙?
騰訊手機管家安全專家陸兆華表示,假冒公檢法詐騙是目前最常見的詐騙類型。詐騙分子以郵包有毒、法院傳票、信用卡透支等理由對受害人實施恐嚇,然后再假冒警察以繳納保證金幫受害人脫罪為由,讓受害人向一個所謂的“安全賬戶”轉賬匯款。
不久前,媒體報道稱一孕婦接到郵包有違禁品的電話后又被告知其身份證被申領信用卡,并透支30萬元,然后假冒警察以幫助其脫罪為由讓其匯8.6萬元保證金到安全賬戶,結果孕婦被騙8.6萬元。
假冒公檢法詐騙利用了“社會工程學”,一般詐騙流程如下:
第一步,獲取受害人真實信息后假冒警方以銀行卡透支、電話欠費、法院傳票等因由誘導受害人聯系異地警方。
第二步,用異地電話撥打受害人手機,并要求受害人通過異地114查詢真偽。這一招一般都會讓受害人完全相信自己已經違法,因為詐騙分子利用的異地電話是通過網絡改號軟件撥打,可以模仿任意電話號碼,自然可以模仿異地警方電話。
第三步,以幫助受害人洗脫罪名、協助調查為由,要求將資金轉入“安全賬戶”。一旦資金被轉入,詐騙分子會立即通過ATM取款機在多地取走資金,即使警方破案,也一般難以追回涉案資金。
此類詐騙不僅普通人難以防范,一些高知識群體、明星、名人也都可能中招。
依靠安全產業鏈力量,共同打擊電信詐騙
陸兆華表示,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普及,許多四五線城市人口開始“觸網”-網購、網絡支付,開始在一些網站注冊賬戶,登記個人信息,目前電信詐騙的源頭就是信息泄露。詐騙分子通過各種手段獲取受害人信息后,實施精準詐騙,比如,網購退款、航班改簽、信用卡透支、積分兌換等等,詐騙分子都清楚地知道受害人的姓名以及其他個人信息。
城市居民因受教育水平、各種防詐騙宣傳較多,因此具有一定的防騙能力;大多數人使用智能機,可以安裝騰訊手機管家攔截詐騙短信、詐騙電話。而三四五線城市以及農村居民卻不具備防騙能力,而且大量農村居民還在使用功能機,無法安裝騰訊手機管家等安全軟件,因此也無法對這些詐騙短信、詐騙電話實施攔截。運營商可通過技術手段攔截詐騙電話,警方與銀行快速聯動可以凍結被騙資金,幫助受害人挽回經濟損失。
據了解,目前騰訊手機管家牽頭成立的天下無賊-反信息詐騙聯盟,就是通過聯合運營商、警方、銀行等產業鏈各方的力量,共同打擊電信詐騙。反信息詐騙聯盟成立2年來勸阻、挽回經濟損失4.85億元。騰訊手機管家安全專家呼吁,運營商、警方、銀行要立即行動起來,在四五線城市、農村開展防電信詐騙教育,并建立合作關系,多方聯動通過產業鏈協作的方式打擊電信詐騙。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