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艱難,文改霞依然笑對生活。
放學回家,文改霞忙著提水做飯。
她只有13歲,還是個需要人照顧的孩子,卻要像大人一樣扛起生活的重擔。
命運對她并不公平,但她依然選擇堅強,她不斷告訴自己:“沒有父母我可以做自己的父母,我要承擔自己的責任。”
在經歷了生活的苦難之后,她依然陽光、堅強、向上。
她就是環縣大山深處的小當家——文改霞。
漫漫上學路
冬日清晨6時,在慶陽市環縣合道鄉楊坪溝村文家莊,一陣清脆的鬧鈴聲將文改霞姐妹倆從夢鄉喚醒。起床、疊被子、洗臉、刷牙、扎辮子……這些照顧自己日常生活的活計,姐妹倆早已非常熟練。文改霞今年13歲了,在楊坪溝小學讀五年級。妹妹文永霞今年11歲,讀四年級。
“昨晚已把大爹中午的飯做好了,今天早上才可以6點起床,要是前一天晚上飯沒做好的話,5點就得起床給大爹做飯。”文改霞的大爹從小雙目失明,姐妹倆每天都得準備好大伯的午飯才能安心去上學。
近6時30分,此時此刻的鄉村窯洞外依然漆黑一片。“走吧,姐姐,否則就遲到了!”妹妹文永霞順手拿起手電筒。“剛開始走夜路感到害怕,但現在習慣了,也就不害怕了。” 文改霞家距離楊坪溝小學有11里山路,平常上下學要走將近一個半小時,遇到刮風下雨就需要更長的時間。出了家門,沿著崎嶇的山路,文改霞和妹妹先下到山谷,小心翼翼地走過一條小河后再上山,來到一條剛剛能通過農用車的山路后,再走將近20分鐘就到了楊坪溝小學。這段十多里的山路崎嶇、狹窄,很多地方只是過路人踩出來的小斜坡,僅能供一人通過。
7時許,天逐漸亮了,但大霧將整個山村籠罩其中。姐妹倆終于爬上山,幾名鄰村小伙伴也加入了上學的隊伍。7時50分,在走了將近1個半小時,終于到了學校。楊坪溝小學6個班47名學生。
十幾里山路走下來,文改霞的額頭也滲出了汗珠,還沒來得及休息,她又放下書包打掃院子。文改霞說,掃完后就可以吃早餐,早餐是大米稀飯和一個雞蛋,有時候還有饅頭,挺好吃的。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進楊坪溝小學的山坳,一面五星紅旗迎風舞動,校園里面傳來瑯瑯讀書聲,教室的煙囪也冒出徐徐青煙。
上午11時,文改霞和同學跑進食堂打飯,當天的午餐是洋芋菜外加一個雞腿,一個饅頭。“今天有雞腿吃,有時候還有牛肉吃呢!”改霞開心地笑著。
“沒有父母我可以做自己的父母”
文改霞家沒有院墻,家里兩孔窯洞,一間比較低矮的窯洞是廚房,里面熏得黝黑,除了一些做飯用的盆盆罐罐,沒有什么值錢的家當。文改霞姐妹倆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可是一起意外的車禍,徹底改變了姐妹倆的命運。
2012年農歷十一月二十八,文改霞的父親開著一輛農用三輪車前往環縣縣城賣玉米,途中因剎車失靈,文改霞的父親跳車時不幸頭部著地,重傷不治身亡。父親不在了之后,文改霞哭過,哭完之后她選擇了堅強面對生活。“別的孩子的父母刮風下雨都來接,可是我沒有,有爸爸的同學會有爸爸新買的鋼筆,過生日會有禮物,可是這些我都沒有。”
還沒來得及從失去父親的悲痛中走出來,文改霞的母親選擇了再嫁,離開了家。
“爸爸出事之后媽媽就對我們愛搭不理的。2013年大年初二,姥爺來到家里把媽媽和其他兩個妹妹接走了,當時媽媽只回頭看了我和永霞妹妹一眼。”說起當時的場景,文改霞還歷歷在目,她揚起袖子擦了擦眼角的淚水,“2013年4月份,媽媽來看過我們一次,7月份又來家里想帶我和妹妹走。我也想過跟媽媽走,但是我走了家里怎么辦?”
兒子的意外離世讓文改霞的奶奶倍受打擊,從此一病不起癱瘓在床;文改霞的大伯自幼雙目失明,沒有任何勞動能力;妹妹還年幼,所有的重擔,全都壓向文改霞——當時只有10歲的小女孩稚嫩的雙肩。然而她沒有選擇一蹶不振,而是堅強地扛起這個搖搖欲墜的家。“要是我不照顧他們,他們就餓死了,這是我的責任。”改霞是一個堅強的女孩,成熟、陽光,但是提起那些傷心的往事,她的聲音還是有些哽咽。“那段時間比較低沉,但是后來我看了一本書,書上說我們應該笑著面對生活的挫折,我就想,要是我當了媽媽,我就是累死也要把自己的娃娃拉扯大,沒有父母我可以做自己的父母……”
“奶奶去世了,少了一個可以照顧的親人”
做出一個選擇、一個承諾或許很容易,難的是數年如一日的堅守。
奶奶癱瘓在床,喂飯、打掃衛生、換洗床單這些臟活累活全都落在了小姐妹倆的身上。收拾被褥很臭,但是不收拾,奶奶肯定不舒服,那段時間確實是特別累,但是她相信愛可以創造奇跡。說起照顧奶奶的時光,改霞沒有任何怨言,在她看來,有個自己最親近的人可以照顧,那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隨著父親的去世,母親的離開,照顧奶奶和大伯、學會做飯對于當時只有10歲的改霞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個頭太小夠不著案板,她就站著小板凳;水加多了她就再多放點面;鹽放重了沒關系,全家人一起吃……對于第一次做飯,改霞還記憶猶新,雖然不太好吃,讓她開心的是自己終于可以給奶奶、大伯做飯,可以照顧他們了。
2015年9月,文改霞的奶奶離開了人世。改霞卻說,“奶奶去世了,沒有人陪我們了。我的生活又變了,原來回到家總還是有一個自己最親的人可以喂她吃飯、幫她洗頭、梳頭、洗腳,可以照顧她,現在雖然負擔減輕了,可是卻少了一個可以說話、可以照顧的親人,少了一份快樂。”說到此,改霞轉過頭去,偷偷地抹了一下眼角。
“要是沒有兩個娃娃,我一天飯吃不上,水也喝不上,但是我心里也過意不去,兩個娃娃遭罪啊。”提起兩個孝順的侄女,大伯文宏發心中充滿感激。
“文改霞以前給人的感覺是比較自卑,現在得到很多愛心人士的關愛,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成績也穩步提升,平常穿的衣服雖然有些破舊,但也收拾得干干凈凈,她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回報這些愛心人士。”文改霞的班主任王世欣告訴記者,“現在五年級一共有9名同學,上次考試文改霞是第三名。”
在一篇名為《生命的力量》的周記中,改霞這樣寫道:“有一天放學回家,忽然發現一棵長在樹底下的小草,它那樣強烈的生長在了一個接受不到陽光的地方,過了幾天,我發現它竟然和別的能接受陽光的小草長得一樣高了,真的是不可思議,這就是生命的力量啊。”
愿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下午4時20分放學。文改霞趕緊喊妹妹一起回家。
回家又是將近一個半小時的山路,快到6時,夜幕逐漸降臨大山深處的村莊,改霞姐妹倆終于回到家中。“先收拾一下屋子,打掃一下衛生,一會兒再去做飯吧。”改霞一邊對妹妹說,一邊已經麻利地開始疊衣服、掃炕。“永霞,掃完地你來把床單鋪一下,我去燒炕。”剛說完話,改霞就跑出窯洞裝了一些秸稈、雜草回來燒炕。“快來做飯啦,大爹還等著吃飯呢,你切番瓜,我揉面吧。”改霞喊道。
不知何時,妹妹永霞抱著一臺復讀機來到了廚房,這是姐妹倆唯一的娛樂工具,當歌聲響起來,姐妹倆似乎忘了一天的疲憊。
改霞壓好面后鍋里的水還沒有開,趁著這個間隙,她拿起閱讀課本看了起來,妹妹永霞忙著做算術題。
等姐妹倆做好飯已經快7時30分了,改霞用漏勺將面條分到碗里,妹妹永霞負責給每個碗里舀上番瓜湯。隨后,改霞又將大爹攙到廚房吃飯。
洗完鍋已是晚上8時許,回到居住的窯洞,在昏黃的燈光下,改霞開始寫作業。寫完作業已經快9時了,改霞默默地走出窯洞,望著天空,在院子里徘徊。
“你看到了嗎?那是北斗七星,那顆最亮的是顆恒星,小時候就是爸爸教我看的北斗七星,所以現在想爸爸的時候就會在晚上看星星,聽人說我們最愛的人去世后就會變成一顆星星在天上陪著我們。”改霞低聲說,“有時候也會感覺委屈,什么都得靠自己,但感覺自己還是挺幸福的,經歷了這些讓我變成了一個成熟的孩子。”
“快睡覺吧,不然明早起不來了。”走進窯洞后改霞一邊說著,一邊將手電筒插在插線板上。鄉村的夜晚靜悄悄,遠方不時傳來幾聲狗吠聲,靜謐的夜空中,那顆最亮的星星顯得格外耀眼。
晚安,正在經歷著苦難的孩子;好夢,愿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文/圖 蘭州晨報記者 宋維國 王學濤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