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成人,四虎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久久,伊人精品久久久7777,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99精品国产福利一区二区,亚洲精品成人毛片久久久,久久精品99精品免费观看 ,99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中國女童遭棄 被美國夫妻領養18年后回鄉尋親
來源:澎湃 發布時間:2016-01-04 09:53:00

1995年4月17日,上海閘北區中心醫院的一間廁所里躺著一個女嬰,她僅出生3天,沒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誰,也沒人知道她在這冰冷的地方躺了多久。幸運的是,醫院里的工作人員發現了她,并把她送到當地的派出所。

當20歲的Marinna和她的美國父母回到上海兒童福利院的舊址時,回憶的畫面如電影膠片般出現在腦海。

日前,一位美國母親從大洋彼岸給澎湃新聞發來一封電子郵件,并附上了女兒的一封親筆信。郵件中稱,18年前,她從上海兒童福利院領養了一個中國女兒,現在女兒已經長大成人,非常渴望找到她的中國父母。她們一家不久將到中國旅游,并在上海逗留兩天,想借此滿足女兒尋親的心愿。

1月1日上午,澎湃新聞記者跟隨這個美國家庭四處走訪,和Marinna一起踏上了她的尋親之路。

被一對美國夫婦領養

1995年4月17日,上海閘北區中心醫院的一間廁所里躺著一個女嬰,她僅出生3天,沒人知道她的父母是誰,也沒人知道她在這冰冷的地方躺了多久。幸運的是,醫院里的工作人員發現了她,并把她送到當地的派出所。

在派出所備案登記后,這個被棄的女嬰來到了上海市兒童福利院,并在那度過了她生命最初的兩年半。由于她被遺棄時沒有留下任何身份信息,大家也不知道她叫什么。福利院工作人員給她取了一個新名字——唐易鮮。

1997年,一對美國夫婦在兒童福利院見到了兩歲半的唐易鮮,很是喜歡,決定將其帶回美國撫養,并取名為Marinna。“當我看到Marinna的照片時,總感覺照片里的小女孩會說話,她的眼神好像在說‘做我的媽媽吧’。”美國媽媽Brenda回憶說。

“Marinna的留著一頭短發,給人感覺很嬌小,甚至有些怕生。”Marinna的養父Bruce回憶起女兒給他的第一印象說,保姆說她的睡眠一直不錯,她的床頭有一些洋娃娃和玩具,房間里還有一些字畫。

一開始,Marinna并不是太喜歡這個美國爸爸。“她可能沒見過一個大胡子的白人,一看到我她就一直哭個不停,我嘗試著抱起她,但她一直在我手里使勁抖動、掙扎,又哭又鬧,直到保姆塞給她一片巧克力后,她才安靜下來。”Bruce繼續回憶說。

回到美國后,Marinna生活在德克薩斯州北部的一個名為丹頓的小城市。在她被領養前,Bruce和Brenda已經生育有一兒一女。原本無親無故的Marinna,如今不但有了疼愛她的父母,還多了哥哥和姐姐。幾年后,Bruce和Brenda又在合肥領養了另一個中國男孩,因此她又多了一個弟弟。

想完成女兒的心愿

18年過去了,Marinna已經從那個愛哭愛鬧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大姑娘。

“我為什么不在中國”、“我到底是從哪里來”、“我為什么會有個大鼻子爸爸”……這些年來,這些問題曾多次在Marinna的腦海里浮現。她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她很想回中國找到親生父母,但關于他們的一切,她都一無所知。近日,他們一家六口打算來中國旅游,并決定在元旦前后在上海逗留兩天,Brenda也想借此機會完成女兒多年的心愿。

1月1日上午,澎湃新聞記者在南京東路的一家賓館看到了Marinna。即便她操著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但Marinna的打扮、樣貌和很多中國姑娘并無差別。一套黑色運動上衣和長褲,一雙白色的跑鞋,背著雙肩包,她留著長發,扎著一條馬尾辮,瓜子臉,皮膚有些黝黑。

她不會說漢語,也不知道怎么用漢字寫下自己的中文名字。Marinna說,自己在美國過得很快樂,但這些年來一直無法停止對親生父母的思念。

“我很想知道自己在中國是否有一兩個兄弟姐妹,很想知道自己是不是長得很像親生父母,特別是當學校老師在講遺傳學的時候,那種感覺特別強烈,但我對他們(中國親生父母)的一切一無所知。”Marinna說,她很擅長創意涂鴉,“我想知道自己的藝術天賦是不是親生父母所賜予的。”

Marinna還說,父母一直尊重中國的傳統文化,在美國,自己并不孤獨,身邊也有不少的中國家庭和朋友,她對祖國有一種很深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我真的很想讓我的親生父母知道,我在那兒過得很開心,每天都活在愛和幸福中。”Marinna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從小到大,父母一直給我灌輸這樣的思想:要對我的中國父母常懷愛和感激,畢竟,他們賜予了我生命,因為他們我才能來到這個世界上。”

  尋找未果但不放棄

1月1日上午9時半,Marinna在家人的陪同下,坐上了一輛租下的面包車,開始了尋親之路。他們計劃去三個地方尋找線索,這包括發現Marinna的閘北區中心醫院、當地公安局,還有她曾經生活了兩年半的兒童福利院。

不過,Marinna一行人來的不是時候,由于正值元旦假日,閘北區中心醫院和兒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員都不上班,沒有福利院的檔案資料,公安局方面也無從查起。在閘北區中心醫院,一名急診部值班醫生說,醫院的很多建筑都重建了,和18年前不太一樣,而且當年很多知情的老員工都已退休。

隨后,Brenda帶著女兒來到醫院圍墻外的一間公廁。“我也不敢保證這間公廁是發現Marinna的地方,這醫院和18年前相比變化太大了。”另外,當年Marinna所在的兒童福利院也已經搬到了閔行區,原來的舊址在普育西路,現在是一個公益機構。盡管已經過去18年,但Bruce見到眼前一幢幢熟悉的建筑時,依舊感嘆道:這里變化不大,太熟悉了。“瞧,她以前就住在那!”Bruce指著兩樓的一間屋子說道。

這時,Marinna兩眼注視著那扇朱紅色的門窗,右手反復撫摸那面白墻,不覺陷入深思中。“我曾經住在這里,這地方和我有著一種緊密的聯系。”Marinna說,當時可能太小,記不得太多東西,但她可以感覺到一股親切感。

Marinna一行人并沒有找到關于她中國家庭的線索。“我心里明白,找我的親生父母絕非易事,如果我再也見不到他們,我也想讓他們知道,我在美國生活得很快樂、很精彩,我有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家人很關心我,經常鼓勵我,幫助我,讓我做最好的自己。”Marinna說。Brenda表示,回到美國后,他們將會繼續想辦法尋找,從網上找一些相關線索,向一些公益機構尋求幫助。

【美國家庭為何熱衷領養中國孩子】

類似Marinna從小被美國家庭領養的中國兒童絕非個案。

據媒體報道,1992年,中國頒布《收養法》,外國人收養中國兒童合法化。從此,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收養中國孩子的數量與日俱增。

根據美國聯邦統計局發布的資料,1992年,美國家庭收養了206名中國孩子;到2003年,這一數字則上升到了6859名。十多年里,美國家庭一共收養中國孩子40326名。1993年,美國收養中國兒童330名,在外籍收養排名中只占第八位。從1999年開始,中國兒童就攀升到了第一位,并從此蟬聯第一。其中,2005年為峰值,達到7903個。

為何美國家庭如此熱衷于中國的孩子?

復旦大學社會學院教授于海認為,大多數美國人領養孩子的初衷和很多中國家庭不同,“美國人領養孩子離不開本國文化和宗教背景的支撐。”

據于海介紹,大多數中國家庭選擇領養,是因為本身沒有孩子,有一種“養兒防老”的心態,而且都喜歡找一些聰明伶俐的、健康的、漂亮的孩子。而在美國,大多數領養孩子的家庭是已經有了自己的孩子,同時這些領養孩子的家庭大多有宗教背景和信仰。

“他們是懷著一個博愛、慈悲的心態去領養,這些家庭都有一種很強的使命感,在他們看來,這些孩子無論有什么生理缺陷都不應該被遺棄,他們都是上帝的孩子。”于海說,中國人口基數大,被遺棄的孩子比較多,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所領養的外籍孩子中,中國兒童占得比例大就不難理解。

他還強調,對于被收養的孤兒而言,被美國家庭領養是一個好的歸宿。有調查顯示,這些中國孤兒到了美國以后,大部分人都得到很好的照顧,能接受很好的教育,“而且美國的文化很講究大人和小孩的平等,對于一個孤兒來說,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性上的發展都是有利的。”

“當然也有一部分孩子長大成人后,想回到中國尋找父母,想知道親生父母是什么樣的人,這源于孩子想滿足對自身血緣的想象,渴望解開自己的心結,畢竟血濃于水。”于海說。

【Marinna親筆信】

你好,我叫Marinna,中文名叫唐易鮮。1997年,我是兩歲半的孤兒,一對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的夫婦從上海兒童福利院領養了我。我馬上就21歲了,處于高中的最后一年。再過不久,我將會來一次中國。

我非常想讓我的中國父母知道,我現在過得很開心、很幸福。我的美國父母一直教育我說:要對親生父母常懷愛和感激之情。畢竟,他們賜予了我生命,他們是我能活在這世界上的原因。

我的美國家庭一直以來都嘗試著遵循中國的文化傳統。我生活的圈子里也有很多中國的家庭和朋友,我對自己的祖國充滿了深深的感激和尊敬。

我時常在想念我的中國家庭和親生父母,經常在想我的藝術天賦是不是親生父母賜予的,我也很想知道我是否有一兩個兄弟姐妹,是否和我親身父母長得很像。

不過,我對他們(親身父母)知之甚少,我只知道在1995年4月17日,他們把我留在閘北區中心醫院一個安全而溫暖的地方,然后我從那里被帶到當地的派出所,又被送到上海市兒童福利院。直到在那里生活了兩年半,我的美國父母才將我領養回美國,在德克薩斯州長大成人。

我知道上海很大,尋找他們猶如大海撈針,但我真的很想見他們一面。我在上海逗留的那兩天,住在南京東路98號一家名為錦江都城的賓館里。如果你們想來見我,2016年1月1日晚上7點到10點,我會在那兒等你們,我在賓館所登記的名字叫Eckel。

如果我沒有機會見到你們,我希望以某種方式讓你們知道,我現在在美國過得很快樂,活得很精彩,家人對我疼愛有加,總是鼓勵我,幫助我,讓我做最好的自己。

Marinna Tang Yi Eckel

(陸兵 編譯)

更多精彩資訊>>>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