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A股市場經歷了極致的牛熊轉換,等待七年才出現的“杠桿牛+資金牛”,到2000點斷崖大跌的劇烈轉換讓人始料未及,期間行情的演變與兩融市場的擴張與收縮緊密相關。2015年兩融余額收于1.2萬億元下方。在經歷了2015年的快漲快跌后,2016年兩融市場將走得更為謹慎小心。
規模低于1.2萬億元
據Wind數據,截至2015年12月30日,兩融余額收于1.19萬億元,距離1.2萬億元僅一步之遙。雖然至截稿時12月31日的數據尚未出全,但從滬市數據看,當日隨著尾盤的下跌兩融余額進一步回落。滬市兩融余額在12月31日為6826.33億元,環比上一日的6927.59億元進一步下降。由于當日滬深兩市雙雙午盤跳水,主要指數均表現低迷,因而預計深市兩融余額也難以獨善其身,兩融余額在2015年將難以收于1.2萬億元上方。
分行業來看,2015年12月30日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17個行業獲得了融資凈買入,其中,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行業的融資凈買入額遙遙領先,分別為6.64億元、5.95億元和5.68億元;同時還有房地產、醫藥生物和綜合行業的凈買入額超過了2億元,而其余行業的凈買入額均未超過億元。相反,非因金融、化工、銀行板塊的凈償還額居前,分別為3.52億元、2.23億元和2.14億元。
回顧兩融發展,2014年7月牛市伊始,兩融余額從4000億元開始穩步小幅攀升,至11月已升至7000億元上方。而后伴隨著降息利好和券商股的飆升,兩融余額增長提速,單日凈買入額頻頻超過百億元,到12月份已經跨過萬億元大關。隨后在2015年春節之后,兩融余額增速再度提升,單日凈買入額常超過200億元乃至300億元,促使兩融規模快速擴張。6月12日A股觸頂之時的兩融余額是2.22萬億元,但在并未意識到筑頂的情形下,其進一步攀升至了6月18日的2.27萬億元,由此創下兩融歷史最高值。
隨后伴隨著對杠桿資金的清理整頓規范,A股市場開始連續下跌,伴隨的是兩融余額的快速萎縮。自6月19日之后,兩融市場出現恐慌性出逃,單日凈償還額從略超百億元逐日上升,在7月6日、7日和8日更是分別高達1363億元、1443億元和1700億元,迭創紀錄。而后隨著行情的企穩,融資情形也開始上下波動,但余額下降的趨勢卻并未終止,直到9月觸及9000億元后才再度穩步回升。
當前,兩融余額再度回升到了1.2萬億元,但未能守住。不過分析人士指出,2016年兩融市場預計謹慎前行,進二退一,兩融余額難以超于2.27萬億元的歷史高點,大概率在2萬億元下方徘徊。
牛熊轉換引發兩融驟變
回望市場走勢,自2014年7月起,A股市場終于迎來“牛抬頭”,在2014年底藍籌股啟動推動指數穩步上行之后,2015年上半年行情超預期進一步加速,到6月12日滬指已經攀升至5178.19點,創下近七年高點。那時,牛市引發的樂觀預期不斷發酵,超越2008年6124點幾乎是萬眾確信即將發生之事,而超越萬點的呼聲也此起彼伏。
然而,行情的逆轉總是發生在極致樂觀之時。6月15日之后漲勢戛然而止。不過,在高漲的牛市情緒中,大多數人均認為這只是上漲路途中一次正常的回調,不少資金安然持股待漲,逢低加倉的也不在少數。這一點從6月15日及之后多日的融資余額仍舊持續增長中可見一斑。誰也沒有料到,這一跌就是將近一個月,即便救市措施積極密集發布,但墜落確實越來越快,想賣賣不出、想走走不了的情形催生了A股“擠兌”潮。
隨后在多方面的努力下,A股終于到3373點止跌并迎來短暫的V型反轉,而后千股漲停盛況也連日出現。不過,極端行情演繹之后人心散落,信心的受挫使得修復的路途也超預期的漫長。多日震蕩之后市場未能延續反彈,而出乎意料的是8月下旬市場再度凌厲下跌,滬指擊穿3000點最低觸及2850點,讓投資者再度信心徹底崩潰,真正上演了“多頭不死、跌勢不止”。這一段摧枯拉朽的黑暗時光直到10月份才逐步撥云見日,A股在國慶節后恢復慢升態勢,但此時行情已經是邊震邊彈、謹小慎微地前行了。
不難發現,行情的演繹與兩融市場的擴張收縮高度相關,兩融已經成為了市場資金情緒和交易活躍度的晴雨表。(記者張怡)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