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1日訊
12月31日從農業部獲悉,農業部發布《關于推進農業農村大數據發展的實施意見》。旨在為充分發揮大數據在農業農村發展中的重要功能和巨大潛力,有力支撐和服務農業現代化。
意見提出主要目標,到2017年底前,農業部及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數據共享的范圍邊界和使用方式基本明確,跨部門、跨區域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18年底前,實現“金農工程”信息系統與中央政府其他相關信息系統通過統一平臺進行數據共享和交換。到2020年底前,逐步實現農業部和省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數據集向社會開放,實現農業農村歷史資料的數據化、數據采集的自動化、數據使用的智能化、數據共享的便捷化。到2025年,實現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的聯通,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網絡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的能力和水平,全面建成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
意見提出建設國家農業數據中心。以建設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為抓手,推進國家農業數據中心云化升級,建設國家農業數據云平臺,在此基礎上整合構建國家涉農大數據中心。
意見還提出支撐農業生產智能化。運用地面觀測、傳感器、遙感和地理信息技術等,加強農業生產環境、生產設施和動植物本體感知數據的采集、匯聚和關聯分析,完善農業生產進度智能監測體系,加強農情、植保、耕肥、農藥、飼料、疫苗、農機作業等相關數據實時監測與分析,提高農業生產管理、指揮調度等數據支撐能力。推進物聯網技術在種植、畜牧和漁業生產中的應用,形成農業物聯網大數據。
意見明確了實施進度安排,第一步,基本完成數據的共用共享(2016-2018年):分品種、分區域開展試點,啟動生豬、玉米以消費為導向全產業鏈監測體系建設。第二步,逐步實現政府數據集向社會開放(2019-2020年):完成農業部門數據資源清單和數據開放計劃的制定,推動農業部門政府數據資源統一匯聚和集中向各類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開放。第三步,建成全球農業數據調查分析系統(2021-2025年),建成國家農業數據云平臺,建立完整的農業數據監測制度、專業的農業數據分析制度、統一的農業數據發布制度、有效的農業信息服務制度,形成農業農村大數據“一張圖”。
國泰君安稱信息化+智能化,農業進入工業化新時代。農業信息化實現了預測、生產、流通和追溯一體化農業流程,助力傳統農業轉型騰飛。提升效率是農業工業化的迫切需求,無人機農業植保高效和經濟性是其突破口。我國植保機械化水平提升空間較大,整機+服務年均市場需求300億左右。
我們估算農業工業化整條產業鏈市場空間有望達到農資供應的2.3倍,約4.2萬億,建議精選跨行業融合(農業信息化和農業智能化)和改革轉型(農墾企業與農資供應)兩條主線布局。推薦農業工業化“七羅漢”:德奧通航、大北農、史丹利,受益標的:大湖股份、華宇軟件、隆鑫通用、諾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