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訊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 研究部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審議《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號召開會議,聽取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2015年工作匯報,研究部署2016年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審議通過《關于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保障。2015年,黨中央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定不移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肅查處周永康、令計劃等人嚴重違紀違法案件,堅決消弭隱患、杜絕后患,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凝聚了黨心民心,增強了人民群眾對黨的信心和信任。中央紀委和各級紀律檢查機關聚焦中心任務,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堅持紀嚴于法、紀在法前,完善黨內法規制度,深化紀檢體制改革,推進巡視和派駐監督全覆蓋,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
會議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是新形勢下我們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重要方面,必須堅定立場方向,堅定信心決心,堅決打贏這場斗爭。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以黨章為根本遵循、以黨紀為基本準繩,全面加強紀律建設,健全黨內法規制度,完善黨內監督體系,保持堅強政治定力,強化管黨治黨責任,深化標本兼治,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堅決遏制腐敗蔓延勢頭,以堅如磐石的意志和決心,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引向深入。
會議指出,要堅決把全面從嚴治黨的主體責任壓下去,加大問責力度,讓失責必問成為常態。要探索黨長期執政條件下強化自我監督的有效途徑,完善黨內監督制度。要全面加強紀律建設,黨員要受到嚴格的紀律約束,黨的領導干部職位越高要求越要嚴格,堅持不懈、一抓到底,決不能讓“四風”反彈回潮。要力度不減、節奏不變,形成持續威懾,堅決把腐敗蔓延勢頭遏制住。在換屆工作中,要嚴把選人用人關,防止帶病提拔、帶病上崗。要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紀律,建設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隊伍。
會議同意明年1月12日至14日召開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
會議指出,黨中央、國務院對東北地區發展歷來高度重視,2003年作出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10多年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取得明顯成效和階段性成果。實踐證明,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重大決策是正確的,東北老工業基地實現全面振興的前景是廣闊的。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東北地區發展面臨新的困難和問題,解決這些困難和問題歸根結底還要靠全面深化改革。
會議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推進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要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適應和把握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努力提升東北老工業基地的發展活力、內生動力和整體競爭力。
會議提出,到2020年,東北地區要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結構性改革取得重大進展,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重點行業和企業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協調發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城鄉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資源枯竭、產業衰退地區轉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在此基礎上,爭取再用10年左右時間,東北地區要成為全國重要的經濟支撐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基地和重大技術裝備戰略基地,國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和重要技術創新與研發基地。
會議強調,抓好新一輪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重點要在4個方面著力。一是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要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一個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二是著力推進結構調整,下大氣力改變傳統產品占大頭、“原”字號“初”字號產品居多的單一產品結構。三是著力鼓勵創新創業,把創新作為東北內生發展動力的主要生成點,激發調動全社會創新創業激情。四是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東北地區地方黨委和政府要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打贏全面振興這場硬仗。全國其他地區要把本地老工業基地振興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推進落實工作力度。
會議還研究了其他事項。
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 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 為實現中國夢提供精神支柱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號下午就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歷史形成和發展進行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鮮明主題。要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共同精神支柱和強大精神動力。
清華大學陳來教授就這個問題進行講解,并談了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認真聽取了他的講解。
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精神深深植根于中華民族心中,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維系著華夏大地上各個民族的團結統一,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5000多年來,中華民族之所以能夠經受住無數難以想象的風險和考驗,始終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同中華民族有深厚持久的愛國主義傳統是密不可分的。
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是愛國主義精神最堅定的弘揚者和實踐者,始終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使命。90多年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實踐,是愛國主義的偉大實踐,寫下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輝煌篇章。
習近平指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永恒主題。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要深化愛國主義教育研究和愛國主義精神闡釋,不斷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增強教育效果。要充分利用我國改革發展的偉大成就、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華民族傳統節慶、國家公祭儀式等來增強人民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意識,運用藝術形式和新媒體,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生動傳播愛國主義精神,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讓愛國主義成為每一個中國人的堅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要結合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宣傳教育,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廣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讓廣大青少年培養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習近平強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相統一。我國愛國主義始終圍繞著實現民族富強、人民幸福而發展,最終匯流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祖國的命運和黨的命運、社會主義的命運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才是鮮活的、真實的,這是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精神最重要的體現。今天我們講愛國主義,這個道理要經常講、反復講。
習近平指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把維護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作為重要著力點和落腳點。要教育引導全國各族人民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珍惜民族團結,維護全國各族人民大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旗幟鮮明反對分裂國家圖謀、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筑牢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銅墻鐵壁。
習近平強調,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尊重和傳承中華民族歷史和文化。對祖國悠久歷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人們愛國主義情感培育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要努力從中華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積累的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和智慧,延續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華,展現精神魅力。要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把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一起來,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不斷增強中華民族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榮譽感。
習近平指出,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必須堅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中國的命運與世界的命運緊密相關。我們要把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與擴大對外開放結合進來,尊重各國的歷史特點、文化傳統,尊重各國人民選擇的發展道路,善于從不同文明中尋求智慧、汲取營養,增強中華文明生機活力。我們要積極倡導求同存異、交流互鑒,促進不同國度、不同文明相互借鑒、共同進步,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