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電(記者吳雨)日前,人民銀行發布公告稱,將于2016年開始實施“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經過“升級”,明年金融監管面臨怎樣的轉變?商業銀行的日子將怎么過?
從2011年開始,我國一直實施的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和合意貸款管理機制。一方面通過合意貸款,對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貸款規模和投放節奏進行調控;另一方面,通過差別準備金,督促商業銀行調節信貸偏離度和提高經營的穩健性。
“但隨著社會融資規模的多樣化,商業銀行的資產也日漸多元化,信貸在其中的占比也不斷下降。由此,信貸變化已無法完整反映整個社會信用規模之盈縮。”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央行宏觀審慎管理更全面,考慮的因素更綜合,覆蓋范圍更廣,這對于未來商業銀行健康發展起到有益作用。
此次央行提出的宏觀審慎評估體系,重點考慮資本和杠桿情況、資產負債情況、流動性、定價行為、資產質量、外債風險、信貸政策執行等七大方面;從以往的關注狹義貸款轉向廣義信貸,將債券投資、股權及其他投資、買入返售資產等納入其中。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認為,當下金融創新速度加快,但金融監管卻相對滯后,監管套利情況不斷增多,這需要金融監管創新循序漸進地往前趕。“此次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的覆蓋范圍,除了信貸,還擴展到債券投資、股權投資、買入返售、其他投資等,更為全面,有助于減少監管套利,也對商業銀行合規經營敲響警鐘。”
盡管目前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的七大考慮重點的權重并沒有明確,但從央行公告中,可以明確利率定價行為是重要考察方面。
今年,我國利率市場化已經取得較大進展,存貸款利率上下限已完全放開。但這并不意味著利率市場化已經完全結束,銀行機構的自主定價能力和風險管理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一些銀行惡意競爭的行為可能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完全顯現,可能擾亂整個金融市場秩序。
與此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五大任務之一是要“降成本”,其中提到,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
“因此,宏觀審慎評估體系特別增加對金融機構定價行為方面的變量,從而能夠起到抑制金融機構之間惡性競爭的作用。”魯政委表示,這一變量在當下可能被作為引導銀行降低實際貸款利率的工具。
央行在公告中還特別提到,宏觀審慎資本充足率是評估體系的核心,是對原有合意貸款管理模式的繼承。
趙慶明表示,當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上升明顯,而資本水平是金融機構增強損失吸收能力的重要途徑,注重資本充足率有利于防范系統性風險積累,保障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宏觀審慎評估體系體現出靈活、有彈性的特點,所以對于大中小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應該不會‘一刀切’,而是區別對待。”
在央行表示2016年起實施“宏觀審慎監管體系”之后,有業內人士提出,這將為今后金融監管體系改革奠定基礎。
對此,魯政委認為,目前該體系主要覆蓋的銀行,并未太多涉及保險和證券。監管范圍拓展對央行的管理工作量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如何貫徹落實值得進一步關注。
“十三五”規劃建議指出,要加強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制度建設,加強統籌協調,改革并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發展的金融監管框架,健全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標準的監管規則,實現金融風險監管全覆蓋。
“此前,資本市場出現一系列波動,從一個側面反映出金融監管部門協同效率不高,金融監管改革和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仍有較長的路要走。”趙慶明說。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