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一些P2P平臺風險凸顯、備受質疑之際,涉及P2P網貸更為細致的監管辦法最終露面。
12月28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2016年1月27日。
銀監會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研究起草了上述管理暫行辦法的征求意見稿,并且明確立法目的“為規范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保護出借人及相關當事人合法權益,促進網絡借貸行業健康發展,更好滿足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投融資需求”。
此次管理暫行辦法共八章四十七條,涉及P2P網貸的方方面面,較之前出臺的法律法規更為細致。此次公開征求意見稿的出臺,預示著P2P網貸監管從較為粗放的監管時代,將進入精細監管時代。
P2P平臺:經偵來了
⊙記者高山王立三朱文彬
P2P行業風險問題最終沒能熬過年關。2015年末,“e租寶”、大大集團相繼遭警方調查,引發行業巨震。根據上證報記者的調查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共有14家互聯網金融平臺遭警方調查。
核查“e租寶”
2015年12月3日網絡上開始流傳“e租寶”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公司上下40余人被經偵帶走的消息。12月8日新華社發布消息一錘定音,“e租寶在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中涉嫌違法經營,正接受公安部門調查。”
e租寶被經偵調查,讓大眾瞠目結舌。公司資料顯示,這家成立不到兩年的P2P平臺注冊用戶近498萬人,交易量突破740億元。
e租寶涉嫌違規違法的信息已經在網絡上傳播半年之久。早在今年春夏之初,便有機構發出風險提示直指e租寶有資金池嫌疑、債權集中度高、資金去向成謎等三大問題。自稱為“e租寶員工泣血求助”的網絡文章細數e租寶多條“罪狀”和事例。
面對質疑,e租寶一度安然過關。e租寶聲明稱:“我們很欣慰,也更加堅信一點:e租寶來到這個世界,是為了做正確的事,而不是去迎合那些空談者制定的標準。”e租寶的廣告也依然鋪天蓋地,占據電視、列車、大型戶外牌上重要位置,公司公布的交易量也迅猛增加,一度達到740億元。
但e租寶的自辯最終經不起時間的推敲。12月上旬,數十名警察進入e租寶母公司鈺誠集團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辦公場所。權威消息確認e租寶遭警方調查。
盈燦咨詢的統計數據暴露出e租寶更多問題。數據顯示,2015年10月份共有309個借款公司在e租寶平臺發布借款標的,在借款之前有94.5%(292家)發生過注冊資本暴增近20倍的情形,97.7%(302家)的借款公司發生了法人變更。在這些公司的法人代表中有32人多次出現,平均一人控制兩到三家公司。
另一方面,e租寶巨額資金的流向亦難理清。作為一家累計交易量高達740億元的平臺,其在銀行的風險備用金僅剩10.71億元。
然而,e租寶類似的“不正常”表現,此前并未引起投資者的過多關注。而待真相大白之時,e租寶事件已經發展成為“2015年涉及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一次理財危機”。
經偵主動出擊
在e租寶平臺被警方立案調查之前,深圳經偵部門就曾對深圳轄區內的P2P平臺進行較大范圍的調查,一些公司的高管甚至被帶走調查。
深圳融金所是一家日均交易額達2000多萬,累計交易額達47億的互聯網金融“大平臺”。
9月9日深圳融金所剛剛開門,便迎來了深圳福田經偵登門調查。親歷者告訴上證報:“當時已有十多個警察在公司門口警戒,只準進,不準出,氣氛相當緊張。”
緊接著,融金所的18名高管被帶走協助調查。融金所的法律顧問團隊代表融金所回答了經偵關于經營模式、資金走向、資金池、自融、拆標等方面的提問。經偵決定帶走融金所18名高管協助調查之前,律師還對這些高管進行了法律輔導。
隨后,融金所8名高管即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調查。
接到消息后,融金所法律顧問、融關律師事務所律師合伙人徐建緊急召集團隊人員研究對策:組織專門人員負責分析融金所經營模式是否存在違法犯罪、起草法律意見書、向政府有關部門緊急匯報情況、與媒體進行積極溝通。
當晚,徐建律師團隊將法律意見書送達深圳福田警方。徐建在法律意見書中認為,融金所P2P平臺債權轉讓模式是行業內通用模式,現行法律也沒有禁止性規定,“法無明文規定即可為”。融金所不存在自融、拆標等觸碰監管紅線的行為。
緊急營救起到了效果,兩天后,融金所8名高管分別被取保候審。遭遇警察調查的幾家P2P公司基本上都是一場虛驚,但在業內卻引起不小的震動,經偵主動出擊被認為是P2P監管從事后轉向事前的標志。
徐建團隊發現,融金所客觀上因經營模式可能形成資金池,只是資金已委托第三人監管,并未落入個人賬戶或挪用。
隨后,融金所進行了自查自糾,制定整改方案,將平臺由債權轉讓模式改為純平臺模式,由銀行進行第三方支付監管。之后融金所還引入投資機構重整。
但經過被經偵調查,融金所等P2P平臺從投資人數、成交量、資金流入量都曾出現顯著減少。
另據記者了解,除融金所外,還有更多的P2P平臺被調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公安機關已對約70個P2P平臺立案偵查,涉案金額約60億元。公安機關開展了整治互聯網金融市場的全國性行動。
是警示,不是遏制
在經濟特區深圳,P2P“野蠻生長”。據第一網貸(深圳錢誠)發布的《2015年11月份深圳P2P網貸行業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1月底,納入中國P2P網貸指數統計的P2P網貸平臺為4782家,深圳為552家,占全國15.53%,全國排名第一。
深圳眾多網貸平臺中,雖然出眾的網貸平臺惹人關注,但問題平臺也伴之而來。比如,在2013年就因老板跑路引起P2P網貸行業大震動的“網贏天下”,就是注冊在深圳。“網贏天下”案三名被告均為1988年出生,初中文化,甚至有人還背負盜竊前科。
關于遭到深圳公安調查的P2P平臺,更早要追溯到2014年4月底,深圳錢海創投因涉嫌非法集資被深圳網絡犯罪偵察局傳喚調查。
經偵頻繁光顧P2P平臺,讓整個行業為之震動。“一些公司著急啊,很緊張。當夜我們協會組織開了電話會議,又開了現場會議,馬上安排幫忙走訪、協調、安慰。”廣東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陳寶國在第一時間接到融金所被查時感覺很突然。
緊接著,陳寶國開始密集拜訪廣東省公安廳、深圳經偵等部門。陳寶國告訴上證報:“在國家互聯網金融監管細則出來之前,有關部門不想讓深圳網貸行業發展速度過快。”
陳國寶覺得,多家P2P平臺被經偵調查是對這個行業敲響了警鐘。“深圳網貸行業發展太快,容易控制不住。一棟樓里就有十幾二十家網貸平臺,太快了,是誰都要去做。所以這種舉措對行業更多的是警示,不是遏制。”他告訴上證報:“經偵把人帶回去更多的是調查和了解情況。經偵帶人協助調查是很正常的,實際上,網警部門早就把深圳眾多P2P平臺納入關注范圍。”
接下來的一個月,陳國寶安排了一場行業企業與深圳經偵的交流會。“盛況空前!當時參加交流會的差不多五六百人,會場坐得滿滿當當。深圳P2P網貸平臺能去的基本上都去了,因為這是個大事啊。”
徐建后來將深圳福田經偵的做法稱之為“福田模式”。他覺得這種模式“正確處理了打擊與保護,寬容與嚴格的界限”,“不讓企業傷筋動骨,又達到敲山震虎的整改目的”。
P2P成長的煩惱
⊙記者高山王立三朱文彬
P2P從進入中國以來便顯現出巨大的吸金能力,我國目前現有約4700家網貸平臺,據悉近年累計成交額已突破1萬億元。P2P概念一時熱力四射。今年5月,“立志于做中國首家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的多倫股份,甚至直接更名為“匹凸匹”,一時引發市場熱議。
巨額成交量的背后,是一批P2P網貸平臺的大面積倒掉。據上證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P2P問題平臺已經達到1300家,其中被公安經偵部門調查的有14家,跑路的有667家,提現困難的有435家,倒閉清盤的184家。
有人進場有人“秒跑”
“現在是趁亂賭一把。”
12月中旬,北京大望路的一家互聯網金融公司剛剛開張,正在大張旗鼓地公開招聘,這里的負責人告訴上證報,公司制定了野心勃勃的發展規劃,計劃在3年內累計資金規模超80億。雖然這家互聯網金融公司找到了一個履歷光鮮的風控師,但最后一道屏障卻讓人大跌眼鏡:“法人不是老板,隨時可以跑路。”
12月18日,宜人貸在美國紐交所成功上市,成為中國海外P2P第一股。宜人貸是宜信公司旗下互聯網消費金融平臺,籌劃上市已有一年。
如果說2014年是互聯網金融元年,那么2015年則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監管元年。毫無疑問,我國已成為世界上P2P平臺最多的國家,目前現有4700多家交易平臺。網貸之家最新的報告指出,P2P網貸行業單月成交量已突破千億大關,歷史累計成交量已達12314.73億元。然而,繁華背后,問題也接二連三。資料顯示,全國出現問題的P2P平臺在2013年是76家,2014年是275家。零壹數據的統計顯示,2015年前11個月共新增963家問題平臺,平均每天有近3家成為問題平臺。僅在6月至8月間,新增問題平臺數量就達到416家,成為問題平臺暴露高峰期。
每個問題平臺的背后,都有巨量的資金和投資者卷入其中。據網貸之家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底,P2P問題平臺涉及的投資人數約為15.7萬人,涉及資金為82.7億元。
P2P平臺跑路正重創著互聯網金融的本應具有的誠信體系,P2P跑路已是行業內的一個老話題。2013年就曾出現過“一天成立兩家,兩天倒閉一家”的景象;2014年,更是出現P2P平臺“秒跑”現象,2014年P2P網貸平臺最短壽命為半天,注冊資金5000萬元的臺州恒金貸,開業上線當天就跑路。
2015年P2P平臺跑路情況有所改觀,行業第三方機構數據顯示,跑路類型平臺的平均運營時間為11.95個月,更有2家平臺上線時間不足一個月就選擇跑路。
“跑馬圈錢”后的黑天鵝
2015年1月20日,銀監會宣布機構調整,新設立普惠金融部監管P2P網貸。第二天,第三方評級機構大公國際旗下大公信用數據有限公司(下稱“大公信用”)在北京發布針對互聯網金融網貸平臺的266個黑名單和676個預警名單。
大公信用指出,全部黑名單平臺造成的社會直接經濟損失為659億元,占2014年網貸平臺交易總量的26.36%。大公信用分析黑名單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經營不善、投資失敗、資金池、金融欺詐;預警觀察名單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信息披露不完全、償債能力不足、可持續能力不足”等。
這是國內首份針對中國互聯網金融信用風險的黑名單及預警名單。名單公布后,大公信用遭到部分網貸公司的集體圍攻。
剛剛成立不久的北京市網貸行業協會,專門發布聲明:“黑名單”或“預警名單”具有負向激勵作用,易于成為套利工具……協會將建立負面清單,驅逐主觀動機不良、形成客觀不良事實結果的機構。
大公信用總裁王再祥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名單的發布觸動一些人的利益和神經。信用評級不是簡單的評價,評級是種藝術,是重要的金融工具。互聯網金融引入評級工具符合未來發展趨勢。”
王再祥認為互聯網金融系統性風險爆發的可能性逐漸增大。“有些平臺很狡猾,已經做好了跑路的準備。同一個名稱下面好幾個IP地址,狡兔三窟,我們稱之為‘套娃平臺’。”一些互聯網金融交易平臺已經背離互聯網金融發展“做平臺”的出發點,以創新名義規避金融監管。目前互聯網金融正進入風險集中釋放期,開始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平安普惠SME廣州分公司總經理徐北,通過對長期跟蹤觀察P2P行業,他發現目前很多P2P網貸實質上是民間借貸的網絡化。他估計:“從從業人數上看,95%以上是以前做民間借貸的。從資金量上看,這部分資金可能占到P2P網貸行業的50%。”
如今,P2P“跑馬圈錢”的時代已成過往,金融屬性逐漸增強成為不爭事實。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綜合部主任、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秘書長伍旭川表示:“互聯網金融本質仍然是金融,是金融就要控制風險。很多平臺由互聯網技術企業轉化而來,IT技術水平非常高,但是金融風控技術薄弱。我們要講究效率,但效率要和安全結合。”
這一觀點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同,深圳一家P2P平臺創始人強調:“P2P盤子越大,問題可能越大。因為在平臺上的客戶都是銀行篩選過的客戶,要求風控做得比銀行要嚴格,也再正常不過。”
根據上證報記者調查,一般投資到P2P平臺的資金年化收益在12%-24%之間,這已經是央行基準利率的4-6倍,此外平臺還要加收0.6%的管理費,真正的項目融資成本之沉重,可想而知。
“如果金融風險加上杠桿,再加上互聯網效應疊加會有黑天鵝事件出現,盡管我不知道什么時候發生,但是肯定會發生。我們的責任就應該是預測、預警,想辦法去防范和規避黑天鵝事件,避免系統性風險發生。”融360公司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葉大清表示。
寒潮來襲
葉大清在“2015中國互聯網金融高峰論壇”上表示:“中國金融行業,尤其是零售金融行業還沒有經歷完整的金融周期,也沒有經歷過壓力措施,冬天有多冷我們都不知道。我算是風險行業老兵,經歷過幾次金融危機。斗膽預測一下,個人覺得90%以上的P2P會在兩三年以后就不存在了。”
“大部分投資者都稀里糊涂的,理財經理也都只是懂得半斤八兩,業務員獲得的信息少,基本上是兩眼一抹黑。大家都是無知者無畏。”在天津多家P2P平臺做過業務員的孫女士對上證報表示,“簽不到單倒不是最讓人難受的,最難受的是做這個工作心里會感到不安。”
資金量過千萬級的P2P投資達人弈飛告訴上證報,在這個最應該講誠信的行業里卻騙子橫行。“一些風險不可預料,即使現場考察也沒用。騙子想騙你,怎么都會有辦法。有的問題P2P平臺老板,連合伙人都騙。”弈飛告訴上證報記者。
大公信用總裁王再祥對上證報表示:“有些平臺惡意欺詐,比如一個標的財產多處抵押,虛假抵押。領導說普惠金融是中小企業的春天,可沒說是欺詐平臺的春天。”
“70%—80%的互聯網金融資金流向了高息渠道,很少流向中小微企業。”王再祥告訴上證報記者。大公信用的研究表明,互聯網金融行業整體發展方向偏離服務實體經濟和中小企業融資的正確方向,主要資金在房地產、影子銀行業務和風險性行業追逐暴利,成為行業整體性信用風險的巨大隱患,互聯網金融泡沫已經開始醞釀。
毫無疑問,P2P網貸行業仍然處于“蠻荒”時代,亟待監管,行業內外主流意見是寄希望于政府引導并監管。
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全面性、專業性、規范性和及時性都存在嚴重問題,虛假信息、壟斷信息、信息不對稱問題嚴重,也成為誘發信用風險的重要因素。對于國內P2P平臺來說,個人征信和企業信用評級的不完善是制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一大瓶頸。
相比之下,美國個人信用評級體系完善,P2P公司業務成本低,一筆貸款的審核成本大約需要2.5美元。而中國國內市場上大多數P2P公司需要線上線下配合開展業務,成本較高。
此外,投資不是投機,國內投資者教育也要歷經一個漫長的過程。山東喜哥(網名)曾在2015年1月份“踩雷”,1000多萬投資有去無回。“今天的投資者絕大多數不是合格投資者。一些人已經沒有了理性,已經純粹是賭徒了。我只不過是相對理性的賭徒。”喜哥覺得自己經歷了這件事后,還是沒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投資者。
退潮之后,方知誰在裸泳。葉大清同時表示:“冬天來臨也是個好事情,沒有寒冬把害蟲凍死,哪里會有春華秋實?”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