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南昌12月28日電(記者吳鍾昊沈洋)一個集裝箱可以做成一個農村網購服務站,四個集裝箱可以做成一棟二層小農房……從上海碼頭運到江西九江共青城市的廢舊集裝箱,像一塊塊巨大的積木,被60歲的馮在強解構重生,他是3D打印集成建筑科技公司的總經理。
“以3D打印的新型建材為內外維護結構、廢舊集裝箱為內核,輕鋼木結構的集成建筑房屋,能夠降低農村住房、旅游景區設施建設成本。”馮在強說,這樣的集成建筑還很環保,從3D打印建筑材料到安裝可以實現全程清潔無污染。
將3D打印產業布局在經濟并不發達的九江共青城,馮在強看重的是這里的生態環境。“一是感覺這里對外開放的平臺和環境都構建得不錯,另外也覺得這座小城綠化好、環境好,適合高科技企業發展。”馮在強說。
作為長江中游的關鍵節點和重要支點及江西省唯一“通江達海”的口岸城市,九江是江西融入長江經濟帶的主平臺,而共青城作為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排頭兵”,正在探索一條堅持生態優先的綠色發展之路。
“科技含量高、污染小的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成為共青城重點引進和扶持的產業。”全國青年創業基地服務局副局長黃冰介紹。
目前,共青城正在打造國家級生態工業園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以上,原有水體保持率100%,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超過75%,要求工業園區的環境綠化和項目環評必須優先于企業建設。
不僅是共青城市,對于長江經濟帶上的每一個城市來說,綠色發展將是一個總的發展目標和發展模式。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董鎖成說,鄱陽湖和洞庭湖兩個生態經濟區對長江經濟帶的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將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從歷史上看,長江經濟帶地區的經濟繁榮與其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密不可分。時至今日,探索綠色發展之路也是長江經濟帶突破發展瓶頸的必由之路。
長江經濟帶覆蓋11個省市,面積約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生產總值均占全國的逾40%。但在這片面積不足全國20%的土地上,分布著中國30%的石化產業、40%的水泥產業,以及武鋼、寶鋼、攀鋼等鋼鐵基地。長江經濟帶的環境承載力已然接近上限。
上個月舉行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工作會議上,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指出,要堅持綠色發展,切實把控制和治理長江水污染擺在突出位置,建立健全長江水環境聯防聯控機制,大力構建沿江綠色生態廊道。
湖北省不久前在宜昌召開全省推進城市綠色發展現場會,總結推廣宜昌城市建設發展的經驗,要求全省上下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特別要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靈魂、融入血液、落實到行動上,推動城市綠色發展、轉型升級。
位于長江下游的浙江省以煤炭為主要能源,是中國“十二五”期間減排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浙江的火電企業通過科技創新,研發出一套針對高硫、高灰煤的減排技術,實現了燃煤發電的超低排放。目前,包括節能降碳和清潔能源技術裝備、節能環保新材料在內的環保產業已被浙江省視為規模可達萬億的新型支柱產業。
種種信號顯示,在“十三五”開局之年的2016年,綠色發展和創新、協調、開放、共享等發展理念將成為長江經濟帶新的發展引擎。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