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25日從國家郵政局獲悉,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200億件大關,繼續穩居世界第一。預計2015年,我國快遞業務量將突破206億件,實現同比增長47.9%。
國家郵政局新聞發言人韓瑞林說,快遞業發展邁過200億件大關,得益于郵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和政策環境持續優化。這是繼去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00億件之后,我國快遞業發展史上又一座里程碑,也是行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完美收官的重要內容之一,更是我國快遞業從數量增長向質量增長轉變的一個拐點。
韓瑞林介紹,2015年,快遞業克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全行業加快轉型升級,努力實現了較快增長。郵政管理部門將引導企業把握機遇,順應生產、流通和消費方式轉變,不斷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實施“向西向下向外”工程,推動市場向更深領域縱深發展。
國家郵政局統計顯示,今年1至11月,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182.5億件,同比增長48.1%,業務收入累計完成2456.2億元,同比增長34.9%。今年“雙11”業務高峰期,單日最高處理量突破1.6億件,同比增長56%。
■延伸
中國快遞業離成熟有多遠?
中國快遞年業務量從100億件到200億件,僅僅用了432天。當中國快遞步入200億時代,從量變到質變,離成熟有多遠?
國家郵政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十二五”初期,2015年快遞業務量目標定為61億件。“十二五”期間,我國快遞業年均增速達54.6%。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如此高速增長的行業并不多見。
國家郵政局市場監管司司長韓瑞林說:“200億雖然只是一個數字,卻涵蓋了快遞基礎設施建設、安全管理、服務創新方面的進步。”
韓瑞林介紹,從全國范圍看,快遞業已基本具備為3.77億農村人口提供寄遞服務的基礎能力。全國鄉鎮快遞服務覆蓋率已超過70%,部分東部省份已經實現“鎮鎮有網點”。
當快遞進入200億時代,在數量上占絕對優勢,在質量上與國外快遞巨頭相比,還有多遠?在優化服務、產業鏈深度融合、謀求海外市場方面還有多大的差距?
“快遞的特點就是要快。”韓瑞林說,人們一提快遞,就想到網購,實際上電商只是快遞服務的一部分。將來,跨境電商、高附加值產品,如高端醫療產品、冷鏈運輸等產品要成為快遞產業的重要組成。所以,快遞的運輸方式航空、陸運根據需要協調發展。
目前,郵政EMS、順豐、圓通三家企業已經建立了自有航空公司,自有全貨機超過90架。而2014年,全國全貨機只有104架。我國快件量占國內貨郵吞吐量比例已超一半。韓瑞林說,僅美國聯邦快遞一家企業就有600多架全貨機,從這點看,中國快遞企業和國外巨頭的差距還很大。
“美國聯邦快遞為什么強?不是強在數量,而是勝在附加值高。比如運送一個心臟起搏器,就要求運送時間精確到分鐘。”韓瑞林說,快遞不僅要快,還需要定制化的快,只有實現了服務的最優化,才能實現產業的高附加值。目前,以順豐速運為代表的民營快遞企業紛紛推出當日達、次日達等定制化服務。
“全國的快遞企業有1.4萬個,這么大的快遞市場,一定要有幾個‘航空母艦’。”馬軍勝說,要加快海外運輸通道的建設,鼓勵快遞企業走出去,在海外建立海外倉。要和當地的快遞企業聯合拓展市場,培育壯大我們的業務份額。新華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