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新興板的建設建設備受各方的關注。昨日,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表示,從時間點上來說,明年戰略新興板一定要推出。
與此同時,昨天上交所也對此做出了回應。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上交所正在加緊完善具體建設方案,草擬各項業務規則,同時進行相關技術系統的開發工作。
12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優化金融結構的實施意見》,確定進一步顯著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措施,提出建立上交所戰略新興板,支持創新創業企業融資。
在昨日的吹風會上,證監會市場部主任霍達介紹,關于戰略新興板的定位,實際上不僅僅是針對一些境外的企業或者是VIE結構的企業到境內上市,更主要的是服務境內的各類創新創業、新興產業的企業來獲得資本市場的支持,更好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服務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事實上,關于建立上交所戰略新興板,這已是國務院層面年內第二次提及。據《證券日報》記者查證,上一次是在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中,提出積極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到創業板發行上市制度,推動在上交所建立戰略新興產業板。
在中國人民大學財政與金融學院院長趙錫軍看來,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發展不平衡是我國金融市場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改變這一狀況首先要豐富直接融資市場,讓不同類型的企業,從大企業、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到創業創新型企業等都能找到合適的資金。建立戰略新興板等就是這個意圖,為越來越多企業和新興業態提供適合的融資市場,建立全方位的市場體系。
目前,我國已經建立了創業板,為何還要再設立一個戰略新興板?對于這一疑問,霍達也進行了解答。他說:在研究過程中,我們認為目前這類企業非常多,僅有一個創業板,市場服務還是不夠充分,需要再增加一個新的上交所戰略新興板。
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管清友稱,據保守估算,目前市場上有意愿且符合標準的企業約380家,主要分為四類:奇虎360等拆除VIE架構回歸的中概股,約30家;螞蟻金服等行業地位顯著的新興企業,約200家;主板IPO排隊企業,約100家;新三板符合條件的成熟企業,約50家。
“戰略新興板的籌備工作在今年‘雙創’文件出臺后就已經開始了。”霍達說。
他同時稱,對于戰略新興板的上市條件、交易制度、持續監管等方面,要考慮吸取創業板發展的經驗教訓,開展制度創新,和創業板形成錯位發展、適度競爭,共同服務實體經濟。
“目前具體標準和制度安排還在研究過程中,相信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和實施,戰略新興板的籌備工作也將在明年有一個實質性的進展。”霍達說。
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上交所將結合對前期股市異常波動的反思情況,繼續完善具體標準和制度安排。隨著注冊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實施,上交所也將進一步加快推進戰略新興板各項準備工作。待相關事項明確后,將及時向市場公布。(記者朱寶琛)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