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2月26日報道外媒稱,中國擁有人類歷史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人口,但是國家給老年人提供的支持少之又少。老年人從傳統上來講是由兒女照顧的,但在今天的中國并非總是如此。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22日報道,中國有很多孤兒院。不過吉祥寺的作用完全不同:它是老年人的孤兒院,即養老院。
報道稱,這座寺廟位于中國南部福建省的高山上,它擁有佛教圣地應有的一切。大殿矗立著一座巨大的佛像,閃著金光。外面精心照料的花園零星安置著一些小石像。不過仔細一看,就能看到其他一些東西,透露了這座寺廟的主要功能:臺階旁邊安有扶手,大廳的柜子里放著一排排的藥瓶。
寺院的院長能清解釋說:“在這一地區,家族忠誠是不夠的。老年人很悲慘。在附近的村子里,一位老年人有八個子女。他每天早上都到各個子女的家里去,但是甚至沒有一個人邀請他吃早飯。村子聯系了我們,但是太晚了。他已經自殺了。”
81歲的能清依然負責寺院全部運行,走街串村拯救因缺乏照料而奄奄一息的老人。
“到這些人的家里接他們很讓人心碎,有些人已經病了很長時間了。有時候,媳婦會讓丈夫拋棄他們的媽媽,因為婆婆失去了工作能力。他們的身體太差了,我們得用擔架抬著他們,但是后來他們在我們的照料下恢復健康。”
報道稱,寺院的日程安排非常嚴格,一天從凌晨四點開始。所有的住宿者都要起床學習佛教典籍。一個小時的誦經儀式之后,再去吃早飯。一天剩下的時間都是這個模式:閱讀、誦經、吃飯、休息,最后所有的人都在天黑之后不久入睡。
能清說:“我們所有人都彼此照顧。我過去一晚上醒兩次,給住宿者換床上的加熱墊,現在他們能彼此幫助了。80歲的人幫助100歲的人。”
報道稱,整個地方都那么干凈整潔,很容易忘記所有的住宿者都是從噩夢般的生活逃離出來的。
住在一層一間房間的兩名身材瘦小的姐妹就是例子。石玉萍(音)今年92歲,石卦孜(音)86歲。兩人的白發都整整齊齊別在耳后。石卦孜悉心照料姐姐,為她梳頭,并別上發夾。
她說:“在家沒人照顧我。我的四個兒子都不管我。我家不像這兒這么好。如果家里好的話,我就不來了。”
石卦孜剛來寺里的時候,瘦得可怕,因為她的孩子們每天最多給她一碗米飯吃。一年后,她姐姐也來找她了,過去十年來,她們在廟里一直住在一起。
報道稱,很多人都擔心,誰來照顧中國剩下的2.2億老年人。世界銀行稱,中國擁有人類歷史上老齡化最快的人口。到2050年,將有40%以上的人口年齡超過60歲。
報道稱,幾代中國人傳統上都住在一個屋檐底下。但是這種體制在流動的現代中國面臨嚴重挑戰。現在,根據中國和美國研究者2013年公布的重要研究,在年齡超過60歲的人群中,只有38%的人與成年子女住在一起。只有半數獨居的人從子女處獲得財務支持。
成年子女通常住在父母附近,但是現代的居住區沒有足夠房間讓一家數代住在一起。如果家里較窮,子女通常遷徙到國家的其他地方工作,將年邁的父母留在家里。
報道稱,老年人臨近生命終點時,獲得不了什么資助。《經濟學家》信息部最近進行了“死亡質量”調查,評估了全球80個國家提供的臨終關懷,中國是墊底的十個國家之一,因為它缺乏臨終關懷場所、醫院護理難以負擔、且缺乏社區支持。在同一份調查中,英國排名第一。
在中國的各個城市,政府積極應對這個問題。在距吉祥寺車程不遠的福建三明市,政府積極解決迅速增加的老齡人口的需求。一家新的老年中心剛剛開張,同時提供基礎醫療護理和社區服務。附近還有13家類似老年中心即將開放。不過即使當地黨委書記也承認這些中心是“試驗”。
蘇一泰(音)承認:“照顧老年人只依賴政府是不夠的。這就是為什么我們試圖建立一種新的模式,結合政府、社區和家庭的力量,建立適應中國社會的新體系。”
蘇一泰說,更大的挑戰在農村。在中國農村,貧困是嚴重問題:農村地區65%老年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在城市,這一數字僅為11%。
如果人口眾多、相對富裕的城市提供服務都存在困難,那么向全中國眾多小村莊中零落分布的老年人提供照顧將會困難多少?
報道稱,吉祥寺是中國提供免費臨終關懷的少數地方之一。住宿者似乎深深感激他們得到的一切:厚棉襖幫他們遮蔽風寒,床上還有厚厚的棉被。
每天下午四點,住宿者換上厚重的棕色長袍,進行一天里最后一次誦經。在大殿里等著儀式開始時,一些婦女互相擁抱,稱贊對方的長袍。
報道稱,這里有撫慰,有群體。在中國這一地方,有生存的尊嚴,最終也會有死亡的尊嚴。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