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事一經曝光,公眾便拋出了諸多問題,“多年霸路收費,三姐妹賺了多少不義之財?”“收到的停車費有沒有流進相關部門的小金庫?”“那些看起來"正規的發票"究竟從何而來?”這些問題的背后,是公眾對于城市治理中一筆筆“糊涂賬”的不滿。
事件曝光后,杭州大廈附近的交通狀況明顯有了改善,因為路面上疏導秩序的特保人員多了,搶占停車位的加塞變道少了,道路暢通了不少?!巴鲅蜓a牢,未為遲也。”相關部門的積極處置應該得到肯定。但另一方面,只有將公共治理的積極態度常態化,才能讓城市管理擁有內在驅動力,使服務精神得到深化。
誠然,多年來由于道路施工、規劃變遷給執法造成了一定難度,但一方面,屬地街道辦事處、城管執法大隊、交通管理等部門職能重疊、權責不清;另一方面,“各掃門前雪”管理方式陳舊粗放,使得“不能管”“管不住”的借口大行其道。
事實證明,多年來的霸路收費并不是沒有引起過相關部門的注意,但2010年前后不了了之的協調會,讓我們隱約看見了一些城市管理者尸位素餐、“不干不錯”的心態。權責明晰之責不應該只成為事后對責任的劃定,更應該成為事前對責任的擔當,成為不同部門間協同共管的依據。
前不久,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剛剛落下帷幕,其中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成為一條重要舉措。城市的快速發展早已讓“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做法顯得陳舊過時;態度積極、權責明晰、重視細節的共治共管,才是共建共享城市的“精耕細作”。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