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河南省鄭州市,曾投資規模近1.8億元的“爛尾之門”正被拆除中。 視覺中國
中新社鄭州12月25日電 (記者 董飛)在河南省鄭州市,一座斥資上億元興建的旅游服務中心“中原之門”近日被拆,引發輿論追問。
10余臺大型鉤機哐當作響,工人在現場忙碌。中新社記者25日在位于鄭州市農業路與中州大道東北角的地標建筑“中原之門”發現,這里已是一地廢墟,只剩下暴露的鋼筋、碎裂的墻體。
“半月前就已經開始拆了。”現場一位參與拆除的工人說。問及原因,無人應答。工人們埋頭忙碌著清理現場。
2009年11月,官方以“發展旅游產業”為名,在鄭州開建河南省旅游服務中心。公開資料顯示,該中心占地50畝,建筑面積2.4萬平方米,總投資1.8億元人民幣,主體建筑采用“中原之門”的設計理念。
按照計劃,2010年10月份,該旅游服務中心的部分場館將投入使用。但事實上并未能如愿。附近居民向記者回憶說:“它最初的施工進度還挺快,后來不知為何停工了。”
“2012年后,"中原之門"就徹底爛尾了。”一位不愿具名的河南省旅游局機關服務中心官員告訴記者。
近兩年間,中新社記者也曾路過“中原之門”時注意到,這座宏大的建筑院內荒草叢生,在繁華的城區內猶如一座“荒島”。
對于此間媒體追問的“爛尾”真相與“拆除”原因,河南省與鄭州市方面一直未作回應。
根據鄭東新區管委會公示的“農業路快速通道工程鄭東新區段征遷工作概況”顯示,在中州大道與農業路交叉口東北角的位置將有多條立交橋經過,意味著建立交橋將與“中原之門”產生沖突。
記者在現場也看到,此處正在施工的立交橋已緊逼“中原之門”。不過,“中原之門”所處的鄭東新區管委會不愿對此置評。
近年來,內地城市的“短命”工程并不鮮見。“中原之門”只是其中一個案例。
“地方政府對公共財政的投入太過于兒戲,即使是不良資產處置也不能一拆了之,牽涉到國有資產再利用和公共財政投資收益問題。”河南省法學會行政法學研究會理事崔向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任性妄為更辜負了市民對政府的期待與信任。”
作者:董飛
更多精彩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