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往年不同的是,羊年的春節很多人“飛”的方向不是“回家”,而是“離家”。匯率利好、各國簽證放寬等因素吸引更多國人走出國門。羊年春節,出境旅游的游客人數超過國內跨省游,占出游人數的比例超過60%。
農歷新年長假的到來,也讓旅游板塊開始受到資金的關注。資本市場上,春節出游高峰讓旅游板塊借機“有錢任性”。盡管2015年初以來大盤走勢震蕩,但春節前后的旅游板塊走強,其中,騰邦國際、號百控股、北京文化和西安旅游等個股逆市飄紅。
跟著匯率去旅行
還以為出境游都是燒錢?當盧布大跌的消息傳來,歐元破七,澳幣不再高昂……去俄羅斯展現一下壕的氣質,去歐洲廣場上喂鴿子,去澳洲陪袋鼠跳舞,去新西蘭的高山流水處玩極限冒險……跟著匯率去旅行,成為2015年不少人的選擇。
光看數字你可能感受不到便宜了多少,舉個例子:按照買個名牌包3000歐元計算,以前你需要花2.6萬人民幣,現在你只需要將近2.1萬人民幣。另外,歐元區幅員遼闊,涵蓋19個國家,隨意去一個國家都是驚喜滿滿。
更不用提的是俄羅斯。2015年2月,盧布大跌縮水近50%!也就是說,原本只夠你一個人在俄羅斯花的錢現在可以和一個小伙伴一起花,買什么都是買一送一。
今年春節長假期間,中國游客“席卷”日本、新加坡、西班牙、洛杉磯等地,不僅帶來“購物潮”,使一些商場銷售額創下紀錄,也使得不少賓館和機場達到飽和狀態。春節期間國人境外搶購的消息
不絕于耳,諸如“有人一天在巴黎商場消費40萬”、“中國人日本瘋狂搶馬桶蓋”等,讓人不禁感慨今非昔比。
自2014年12月以來,日元匯率急跌使得日本游迅速升溫。在各種社交媒體上,轉發最火的一篇文章寫得就是中國游客赴日買馬桶蓋買到斷貨。而有一位日本餐館老板說,如果沒有中國游客,日本旅游業就無法生存,所以不想抱怨什么。去年赴日本旅游的中國游客數量比前一年增加了83%,使中國大陸成為僅次于臺灣和韓國的日本第三大旅游客源地。
出境游需求強勁
近年來,隨著國人生活水平的提升,出境游大熱,中國人逐漸成了外國人眼中的“財神爺”。中國游客購買力強,被戲稱為“會走路的錢包”。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全國出境旅游將實現快速持續發展,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出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15》預計,2015年出境旅游人次數同比增長16%以上,繼續領跑全球出境旅游市場。
《中國出境旅游發展年度報告2015》指出,隨著“一帶一路”旅游合作的推進以及中國-韓國旅游年、中國-印度旅游年以及中國-中東歐旅游年的舉辦,我國前往上述國家地區間的出境游客人數提升。與此同時,完善消費品進出口以及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相關政策將發揮協同效應,吸引出境旅游購物消費回流。
數據顯示,從總量上來看,我國已經連續2年成為世界排名第一的世界客源地。但目前我國出境客源仍然集中在東部地區與主要城市群,空間流向以港澳臺地區為主,基于人口總量的市場規模與發達國家甚至金磚國家相比都相對滯后。而我國出境旅游消費結構以購物為主,全國出境市場仍然處于初步發展階段。
截至2015年1月,共有52個國家和地區對持普通護照的中國公民個人因私前往實施免簽、落地簽證政策,與“出境大國”相匹配的簽證環境正在形成。截至2014年底,已正式開展組團業務的我國出境旅游目的地國家117個。
而從一些國家公布的數據也印證了中國出境游需求的強勁。根據英國內政部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9月,中國內地赴英申請人數在英國政府批準的簽證中占比高達17.23%,超過印度和美國。中國由此也成為英國旅游最大客源國。另外,根據澳洲旅游調查局發布的報告,截止到今年11月18日,中國成為澳大利亞最大客源國。
旅游消費終須回歸理性
熱鬧過后,也有些事情值得思考。中國人土豪嗎?中國人真的“人傻錢多”嗎?實際上,之所以選擇在國外購物,多數人的理由仍然是出于“省錢”考慮。
據商務部一項調查顯示,手表、箱包、服裝、酒、電子產品等產品的20種進口品牌高檔消費品,我國大陸市場平均價格比香港地區高出45%左右,比美國高51%,比法國高72%。
不僅僅是那些高端的奢侈品,從電器、服裝、箱包,到化妝品、食品、酒類,普通消費品的國際市場價格大都比國內市場便宜不少。對于消費者來說,既能欣賞美麗風景,又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何樂而不為呢?
中國游客成為“會走路的錢包”,當然說明了國人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成為“會走路的錢包”的并非只有中國游客。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日本人就是“會走路的錢包”。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日本經濟迅速崛起,新興的中產階級應運而生。他們追求奢華閃耀的生活,而來自西方的奢侈品則成了最好的地位象征。一時之間,國內爆發了對皮草、珠寶和高級時裝的狂熱追求。當時日本國內的奢侈品市場占到全球總量的20%。
而今天的日本游客已經告別了這種集體無意識,旅游消費回歸了理性。饒有意味的是,我們的瘋狂才剛剛開始。
更多精彩資訊>>>